返回第105章 出其不意(两章合一)(1 / 2)米小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回到西宁府邸,天波和张立功两人简单的吃个晚饭,晚上还有会议要开,不能让大家等久了。

作战室,这里面现在人已经全到了,王升、李虎、王启隆、周学涯、刘健、阮东、魏夫人、荣金、赵康和张修文参谋。

“嫂子,再过几个月魏豹就换防了,你要是想家再忍忍!”天波一进门就看到魏夫人,拿话打趣着她。

“哈哈哈!“

“你们这帮人,国公爷才跟你们这帮人待在一起没多久,就被你们带坏了。“

众人也很无语,明明是国公爷说的,怎么和他们也联系上了了。

“好了!大家先坐,今晚会议很重要,主要就是说说乌思藏的事情,阮东,你说说你了解的情况?“张立功阻止大家在继续乱说了。

“我整理了下,目前我们收到的消息,估计7月份来打。主要的两个组织人就是上次眼红我们的人,他们是拉鲁和洛桑。这两个贵族就靠着西宁城,骑马三天的距离。

据我们了解的信息这次会组织二十万的骑兵,拉鲁和洛桑两就出兵十万。这两个贵族加起来有50多万人。得到的消息就这么多。“阮东说完后就坐下了。

“好!大家说说?“张立功坐着椅子上,让大家谈谈自己的想法。而天波坐在主位,静静的听着。

张修文参谋首先站了起来说:“目前我们参谋部也做了二种方案,一是打出去,二是守。两种方案各有利弊,我这边简单的说一下。

打出去我们能出其不意,也能打掉他们这个同盟,但会有两个极端,一是他们怕了,不敢来犯,二是全族来攻,这是我们这边最担心的情况。

打出去还有我们自身情况能不能容许,我们没有足够的马和马车,也没有这么多的骑兵。

守会让他们付出很大的代价,我们的大炮架在城墙上就能轰他们,我们的火n排着队射他们,然后骑兵和马车出击,收获是巨大的。

不利的是这让我们很被动,我们好不容易得来的民心会失去,另外在西宁城打也会对我们的村民和我们的商业造成大的损失。最怕的是他们围而不打,然后我们一追他们就跑,这种战术他们经常用。

这就是参谋部整理的方案。“

“我看还是打出去吧!这帮乌思藏人肯定知道我们打泽巴拉时的战法,我们的大炮和火n的秘密根本就藏不住,我的意见是打出去,总比被人围着好。“”王升说道。

“我认为守,充分利用我们的优势来扩大战果,我们西宁城本来就人少,村民们要不是修墙,就是放牧去了,大不了让他们去永宁府,我们这边的物资至少能守到过冬,把这帮人全消灭在城墙下。”刘健说完后坐了下来。

现场分为两派,大家都表达了意见,大致差不多。只有天波和张立功两人没有说话。“参谋长,你的意见了”天波问着边上的张立功。

“打出去!”简单明了。

“好大家都说了,我还没说,我的意见是打出去。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我认为守是能扩大战果,但会让村民们对我们失去信心,乌思藏人还以为我们华夏军怕了他们了。

二是本来我们打出去要的就是出其不易,当然战果肯定没有守的多,但我要的是我们这种精神,什么精神?就是亮剑!

大家还记得王一明吗?他一个人死死的扛在山寨门前,顶着族兵们进攻,他为什么不退,他是退不了吗不是,都不是,他知道他一退,我军的士气肯定丧失,也会造成更大的伤亡,所以他宁死不退,这就是亮剑精神,明知敌人打不对,也要亮出自己的剑,来和对方一决生死。

当然我不是要大家去送死,我要的是这种精神要在大家脑子里。乌思藏人以为我们不敢攻出去,我们偏不,就是让他们知道我们华夏军不是好惹的,打疼打怕他们。

三是我们的骑兵和马车兵到现在也没有真正作战过,正好这次机会看看他们的成果,训练再多,没有一次实战的经验多。

这是我要想法。”

“打出去!要让这帮乌思藏人知道我们的刀利不利。”

“不是没马吗他们不是替我们养好了吗?”

“还有人口,正好他们全有。”

“好了,停一下,我们听听国公爷怎么打?”张立功一说全场安静。

“我在说之前,先声明下,守和打我军都能用,只是现在我们打,反而会利益更大,大家要知道马上六月了,月的时候乌思藏人和蒙古人就要过冬了,我听说过两个月后,他们要赶着马、牛和羊,带着珍贵的皮毛和药材来我们西宁城来交易。我以前就和大家说过,我要的是西宁城是草原上的明珠。如果我们守,守到他们来,这样我们西宁城的信誉就没有了。”

天波喝了一口茶,接着说道:“这次我带来了50门大炮,是那种小炮,是专门山林作战用的,这次正好给你们用,我们一辆马车就有装一辆大炮,你们想想这50门大炮一起轰他们,他们会如何?草原上可没有山林可以挡。

我的意思集中草原上所有的马,来一次突袭。张参谋说说我们有多少的马和马车,还有多少骑兵?”

张参谋都不用看面前的本子,站起来就说:“5000骑兵,2000辆马车,目前军营中有1万匹马,村民们有1万匹。”

“也就是我们能准备15000人,大家觉得够吗?”天波在大脑里简单的计算了下。

“够了,”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