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对各国使臣的礼物都表示了极大的兴趣与赞赏,展现了大唐皇帝的宽容与博大。
此次进献不仅加强了大唐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也进一步彰显了大唐的国威与文化魅力。
唐史,四位使臣在接受了李世民的回赠后,都深感荣幸和感激。
他们纷纷表示将永远铭记大唐的恩情,为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世民也深感欣慰,他知道,这次进献和回赠不仅巩固了大唐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更展现了大唐的国威和文化魅力。
他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大唐将与周边国家共同繁荣,共创辉煌。
毕竟,天可汗这个称呼,也不是白叫的。
教化这些番邦子民,让他们以后只知道唐,而不知自己的国。
如今正在慢慢地实施。
他们不是喜欢中原文化吗?
那很好。
多多建立学院,多多弘扬儒学。
以后,还会教导他们历史,是中原的历史,让他们也把自己当做是中原人。
至于样貌的不同,那没关系。
以后必然会有很多模样不同的人,在朝中为官。
模样的不同,也不会过多怀疑。
用陈平安的话来说,那就是釜底抽薪,让这些番邦忘记了自身的历史历程,也就再也没有汉夷之分。
之后,还有其他番邦也在进献贡品。
不过,他们的贡品和突厥、吐蕃、高丽、东瀛、天竺等相比,还是差了不少,有些拿不出手。
使臣们进献贡品活动结束后,自然是普天同庆了。
一直到黄昏之后,宴会才结束。
李世民回到后宫,换上便服,与皇后和皇子们共进晚餐。在餐桌上,他谈笑风生,仿佛已经将刚才的庄严气氛抛到了九霄云外。
有时候,李世民也和陈平安聊过,如何作为一位合格的父亲。
又如何,在确定李承乾的储君之位,并且悉心教导,稳固他的太子地位的同时,还能够做到,不对李泰等皇子有所亏欠。
陈平安的回答就是在他们还没有成年的时候,享受到父爱和母爱,亲情永远是缓和复杂关系的纽带,是人无法割舍的感情。
再加上,天家和普通之家不一样。
这大唐也就只能有一位太子,而他这位大唐帝王也只能把情感投入在太子的身上。
为此,陈平安也就讲述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太子朱标的故事,之后,又讲述了太子朱标死后,靖难之役的故事,以及朱棣、朱高炽、朱瞻基三代同堂的故事,还有朱瞻基和朱高煦的故事。
以这些天家的故事,给李世民一个警示。
作为大唐的帝王,要知道最是无情帝王家的道理,也要明白,如何成为一位好父亲。
所以,李世民也就知道了,政事不带进后宫。
这后宫就应该是他的家,所以在自己家里面,就应该是随和、自有、散漫的。
至于这参加完了大朝会的陈平安,回到家中,就躺着不想动了。
实在是太累了。
跟着百官们一起,基本上是站了大半天的时间,又坐了大半天。
真的吃不消。
休憩了七天。
一直到正月初七。
才参加了一次常参,讨论了今年这五年规划的最后一年,还有哪一些任务,还没有完成。
等常参结束。
陈平安回到了府上。
就去了书房。
羊毛衫的问题也解决了,士兵们应该会少挨不少冻,剩下的就是吃了。
上一次,陈平安在分土豆的时候,也提出来军粮策略。
但是那时候,因为是第一次分土豆,所以对于土豆做军粮,也只是一个设想。
不过,除了土豆,也可以用上其他的食料作为军粮。
改良了军粮。
以后急行军起来也就比较方便。
不仅如此,就算是驻军,也会更为方便,将士们也能够吃的好一点儿。
陈平安也向李世民讲述过千年之后的军队,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
那是一支钢铁!
现在,也应该把大唐的军队,打造成为钢铁。
苦了谁,也不能苦了大唐的将士们!
只不过,现阶段让士兵们顿顿有肉,显然不现实,一个月熬几次骨头汤,喝点儿肉汤,解解馋,还是可以的。
北征的时候,还准备了不少肉干。
李世民在对待自家的将士们还是非常不错的,很大度,军饷、军粮、装备什么的,都是尽力做到最好。
这也是为何大唐的将士们能够打败各路诸侯,还能够让四夷臣服的原因。
闭上眼,开始回忆起后世的一些东西。
想了一会,陈平安眼睛一亮,还真就想到了一点,那就是印象比较深刻的炒面了!
在急行军的时候,人人背上一个小布袋,里面装着炒面。
到了修整的时候,完全可以直接拿出布袋,然后直接吃炒面。
都不需要生火,从而暴露了自身。
在纸上默默的写下了“炒面”二字,然后继续思考起来。
也不能只是吃炒面。
毕竟,这样长期下去,也会营养不良。
炒面、肉干,还要加上果干、坚果干,不过,后面两样,产量本就一般。
想要给全军的将士们配上,那肯定还是不够的。
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腌咸菜。
收了的白菜,洗好之后晾晒,晒的差不多了,再腌制,就成了咸菜。
咸菜也方便携带,保存的时间也会长一些。
不仅如此,要是腌制的比较好,口感也会好很多。
腌咸菜倒是行,有着海水晒盐之法,如今的盐,存量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
盐的价格也比以前低了不少,并且还在逐年降低。
于是,陈平安又在纸上写下了“咸菜”。
除了咸菜,还能做干菜。
干菜的口感也还算是可以,只要是加了点儿盐,混在炒面一起,口感也能得到改善啊。
于是,又写了‘干菜’两个字。
其实,要说保存的时间比较长的手法,那自然是罐头。
只不过,没有真空技术,又或者是填充保存所需气体,赶走氧气,达到抑制细菌生长的技术,那就更不用想了。
所以,制作罐头的技术,还有待研究。
不过,也可以用纯净水填充,制作果肉罐头,再装在琉璃杯子里面,用铜皮盖封口。
就是这琉璃瓶子的螺口,并不是那么好打磨出来,需要技术。
炒面这个东西没啥难的,就是将磨好的面粉炒熟然后装袋就行了。
陈平安去了后厨,给张厨娘讲述了一番炒面的做法,很快,张厨娘就按照陈平安的要求将面粉炒熟了。
陈平安吃了一口,怎么说呢,味道真的不咋地,还糊嗓子。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这个时候没有那种技术,可以制作出来精品白面。
炒面自然也不会那么好吃。
于是陈平安第二次又掺了一些绿豆面、高粱米面、还有一些其他的杂粮面,再加入了少许白盐放在一起炒。
这一次,得到的炒面口感就好吃多了,因为各种粮食粗细不一,就没那么糊嗓子了,再加上多少有了些盐,也有了些味道了。
但是这东西绝对算不上什么美食。
这就是急行军的时候,为了果腹,所以也就只要是能吃就行了。
还要讲究什么口感不口感?
只要是饿了。
这炒面绝对可以称得上是美食!
陈平安倒是也想做方便面和自热锅什么的速食产品,前提是得有那个科技啊!
嗯,方便面也不是不行。
陈平安吐槽完,就觉得可以试一试。
又给张厨娘讲述了炸面条的想法,直接擀面,切成很细的面条,放在油锅里面炸。
这炸出来的面条,口感确实好多了。
就是这油耗比较高,成本自然也很高。
所以,还是不太行。
至于干菜和腌菜,这都已经是正月了,地里的白菜也都收了。
至于试验,其实也不用。
唐朝已经有了腌菜和干菜,就是做法不太一样。
因为以前的盐很贵。
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盐,可以用来腌菜。
现在有了海水晒盐之法,也就能够得到很多盐,倒是可以用来腌咸菜了。
陈平安试验完毕之后,就写了一个奏章。
这其实是完成李勣等武将的请求,他们在常参的时候,提出了军粮的问题。
在李勣等人看来,陈平安在去年收土豆的时候,就提到了可以把土豆晒干,甚至是炸土豆片作为军粮。
那肯定是在此道有什么想法,不如提出来,请陈平安的那将作监区研究一二。
李世民看完之后,就把奏章批复,交给了兵部,让兵部的后勤去试验。
研究完了军粮。
陈平安又开始写起史册。
距离上一次更新,已经是上一次了。
嗯。
陈平安写了武氏登基为帝之后的五年之史册,天授二年、长寿元年、长寿二年、延载元年、证圣元年(又名天册万岁),这五年来,武氏的操作不少,又是建明堂、天堂、大象,被薛怀义烧了之后,又重建。
然后就是几个酷吏接连死去,也算是卸磨杀驴了。
最后,还杀了薛怀义。
看的李世民是气急败环,只觉得武氏这样败家下去,好好一个盛世大唐,也将会败在她的手上。
恨不得,下令让黑袍卫去把武氏的尸体给挖出来,然后鞭、尸!
当真是没眼看,越看越心疼。
现在,要写之后的五年,根据记忆里面的那些帖子,感觉能够写出来一本书。
武氏、武承嗣、武三思、上官婉儿、李旦、太平公主、薛怀义、几个酷吏。
从万岁通天元年开始。
顺带说一个,武氏取名倒是真的有点儿水平。
也可能是那些读书人为了取悦武氏,所以想了这些个名字。
天册万岁又改成了万岁登封,然后万岁通天……。
啧啧。
颇有一种要上天的感觉。
神功元年,来俊臣这个大酷吏,终于也被武氏给卸磨杀驴了。
圣历元年,武三思、武承嗣继续求太子,未果。
圣历二年,有了张易之、张昌宗,还建立了控鹤监,又担心李旦以后会对武家出手,就叫来了两边的人员,来了一个誓文,告天地于明堂,永不相负,铭之铁券,藏于史馆。
久视元年,(“久视”即长生不老之意,词出《老子》),狄仁杰病死。
从久视这个年号,也能看出来,武氏也在渴望长生不老,想要一直坐在圣后的位置上,掌控着天下。
陈平安用了一千字来描述狄仁杰的一生,举明经,高宗初,累迁大理丞,断狱精明而平恕。
这位可以说是大唐时期的包青天,千年之后,还专门拍了影视剧。
陈平安在暑假的时候,还追了前面的三部,可以说,算得上是古代探案剧中的顶级佳作。
这位看起来是武氏手下的忠臣,两人颇有一点儿像是李世民和魏徵。
其实,武氏也是这么想的。
然而,武氏不知道的是狄仁杰布局之长远,可以说,称得上是老棋手了。
因为神龙政变的几位大臣、武将,那都是狄仁杰提拔起来的。
太后又向仁杰索佳士。
对曰:“前荐张柬之,犹未用也。”
太后曰:“已擢官矣。”
对曰:“臣所荐乃宰相,非司马。”
乃迁柬之为秋官侍郎,不久用为相,卒复唐室。
又尝荐姚崇、敬晖、桓彦范等数十人,皆为名臣。
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指人才),尽在公门矣。”
仁杰答:“荐贤为国,非为私也。”
嗯,狄仁杰不是为私心,那是真的为了这李唐之天下啊。
狄仁杰知道,武氏已经高龄,也没多少年可活了,武氏一死,比造乱。
可若是张柬之等人,能够扶持李唐血脉登基,还是可以快速平定叛乱。
而这个叛乱,必然就是武三思等武氏之势力。
写完了狄仁杰的一生。
陈平安才停下笔。
想了想,又填了一笔。
【狄公执政在末年,浊河终不污清济。国嗣初将付诸武,公独廷诤守丹陛。禁中决册请房陵,前朝长老皆流涕。太宗社稷一朝正,汉官威仪重昭洗。诗作:《狄明府》】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