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1章:治夷策(1 / 2)余秦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年关将近,普天同庆。

贞观二年年底,北征打败了突厥。

贞观三年年初,北征彻底结束。

随着突厥的颉利可汗被李靖带着,在皇宫献俘,于文武百官的面前,上交了传国玉玺。

也就代表着,大唐已经强大起来。

更代表着,大唐正统的地位。

而随着大唐邸报带起来的民族自豪感的热潮,大唐这个国祚也开始慢慢地深入人心。

汉族这个说法,也开始深入人心。

这一年,随着东·突厥的俯首称臣,其他番邦也选择了俯首称臣。

与此同时,西部的丝绸之路开启。

大唐进入了内销转外销的商业模式,扩大了消费者。

也是这一年,大唐的工厂如雨后春笋一般,开始在各地建立起来。

如今,贞观四年也即将过去。

而这一年,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随着海船一艘一艘被打造出来。

商队壮大了。

前往东瀛做生意的商贾们也多了。

对于商品的需求量又一次提高了。

工厂也就建的更多。

已经形成了一种,在家种大米,不如进厂烧瓷碗的风气。

好在,有着曲辕犁、钉耙、镰刀等,钢铁产量提升起来之后。

农具也就可以提升供应了。

百姓们可以把自家的地租出去,而不是卖出去等方式。

就算是这些农夫们成了农民工,那么他们的田地也不会全部都荒废了。

也并非是所有人都能够进入工厂,都可以直接拖家带口进厂打工。

再加上,离村进厂的人多了,留下的土地多了,承包联产制的出台,留守在村子里面的农夫,其实也能赚取比较高的钱财。

而且,离村进厂也是一股风。

这股风吹起来的时候,进厂的人还是比较多的。

可是,工厂的效益也是要看老板的销路,卖得好,自然挣钱,卖的不好,自然亏钱。

挣不到钱。

那只能是回家耕地。

有一段时间,耕地面积确实减少了。

不过,后来还是恢复了不少。

腊月二十日的时候。

将作监已经开始陆陆续续地放假了。

从腊月二十五开始,热闹了三天的长安,总算是平静了下来,百姓们也从狂欢中回到了生活中去。

马上要过年了。

官方休假的制度出台之后,这百姓们也跟着一起了。

该放假的放假。

该停工的停工。

不少铺子都开始了年关促销活动。

一直到这二十八才结束。

因为马上就是年关三十。

都是要一家人团聚,祭祀、朝拜、祈福什么的。

而陈平安也放纵了三天,此时正扶着老腰想事情。

展开了一张纸,还没写几笔,就听到张超喊道:“郡王,宫里来人了,郭大家来了,说是陛下召见。”

这都已经算是放假了。

还要被领导召见。

真的是。

陈平安也只能是放下笔,等有时间了,再盘一盘自己这一年来做了的事情,规划完成的如何了。

……

“陛下,平阳郡王到了。”

“嗯……”

陈平安看见李世民此时正认真的阅读着大唐邸报,下面坐着高士廉、长孙无忌、房玄龄、萧瑀、李勣等人。

先是施礼,然后就自觉地坐在了长孙无忌的身边,也就只有他这边儿留了個空位。

过了一会儿。

李世民放下了大唐邸报,说道:“诸位爱卿,想来,前段时间,你们也都知道,突厥那边派来了狼卫,在中原之地,刺杀朝中官吏。”

“此事影响很大,造成人了人心惶惶。”

“大唐应国公武士彟一家,更是惨遭灭门,实在是让朕痛心疾首。”

“虽然狼卫已经被抓住,可是审讯了很长时间,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是听命于谁。”

“如今,朕以为,不管是谁派来的狼卫,想要搅动中原。”

“都不能被原谅。”

“同时,也要想办法,治理突厥,不能再这般下去。”

“打败突厥很简单,可是要治理好突厥,很难,可不能因为难,我们就不管不顾!”

“自先秦以来,北地蛮夷一直都对中原虎视眈眈。”

“如今,大唐依然强盛起来,却对此视而不见。”

“百年之后,突厥若是再一次兴兵南下,岂不是还要挑起战火?”

“在这年关之际,朕其实不想讨论这一问题。”

“但是,北地幽州都督柴绍,最近又送来战报,言明边关附近,发现了一些突厥贼兵。”

“而西域丝绸之路上,也出现了一些突厥人,强抢大唐商队。”

“长此以往,大唐威严何在?”

武士彟一家满门被杀的真正原因,也就只有陈平安知道。

但是他现在怀疑,这狼卫就是李世民安排的人,根本就不存在有什么狼卫。

然而,李世民却来了个一石二鸟,不仅是灭了‘武氏’,出了一口恶气,还把这事儿推给了突厥,让突厥来背锅,同时,找到了出兵突厥的理由。

长孙无忌首先回道:“陛下,北伐一战,阿史那咄苾手中的二十万大军,大部分都投降,成了俘虏,如今分配到各地充入徭役,最起码,也有十万人之众。”

“这十万人之众,必然也有不满当徭役,所以逃出去,成了狼卫的,其次,北伐一战之后,突厥之地如今所剩人口前后加起来大约有十八万人之多。”

“陛下所虑应该是,这么多人,如果一个处理不当,将会是一个很大的麻烦?”

“既然如此,臣以为,可考虑移民,让突厥的一些胡商,还有那些愿意来关内的人,在武威、秦州等地安家落户。”

移民的点子,其实,陈平安当初说过,只不过,突厥战败之后。

因为那十万俘虏都需要一个妥善安排,需要地方的折冲府去监管。

再加上,乙毗咄陆的态度还算是诚恳,表示了绝对的臣服。

然后丝绸之路开启,有了通商互市。

也就没有考虑移民之策。

因为移民也不是那么好移民的。

魏征就随后站出来,反驳道:“陛下,草原之民不读圣人言,不服王道且难以管教,贸然的将这么多人内迁,恐怕会影响到关内的百姓,所以,臣以为,非必要,不内迁。”

李世民点点头,说道:“辅机所言内迁,随时一策,但是魏卿所言也并不是没有道理,突厥蛮族不同中原汉语汉字,也不知礼教礼节,还不习惯中原之食,骤然的放在一起,的确恐有不妥。”

“内迁一事,不是不可行,最好,还是要让那些学会了汉语汉字之民,先行内迁到河东道之地。”

“突厥人的力气还行,让他们在那边挖石炭吧。”

“让他们打铁、织布、烧窑,估计是不太可能一时半会儿就学得会。”

说白了。

自从陈平安给李世民讲述过李治登基为帝之后,把大唐的版图扩大到了最大,这个功绩确实是刺激到了李世民。

在他看来,李治做的,他李世民就不能做的?

打败了突厥,却又不去很好地治理突厥,陈平安所说的薅羊毛之法,若是没有这朝中的文武百官们支持,或者说,他们不明白这般手法。

仅仅是李世民去做,也就好像是小打小闹一样。

他是大唐的皇帝,是这天下的九五之尊,确实是说什么就是什么。

但是李世民又是一个非常好面子,珍惜自己声誉的皇帝。

他还是希望大臣们能够支持他对突厥使用那些政策,想要薅羊毛,那就必须要用到商贾。

如今,重农抑商的想法依然还是比较厚重,想要打什么贸易战。

其实还是有一些难度的。

陈平安听了几位长孙无忌和魏徵等人的意见,认为都是有道理的,不能一下子将这么多的突厥人都放进关内安置,那相当于放进来一大堆的野蛮人,会对社会的发展和治安都增加压力。

但是,又不能把他们都扔在北面任其自由发展,这样大概率是养虎为患。

李治时期,就算是他建立了都护府,却也没能完全掌控北地草原。

以至于,后来还是出现了强大的蒙元。

别说这之后的蒙元,就是千年之后,陈平安所在的时代,也有着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蛊惑人心。

想要永绝后患的办法,也不是没有。

只不过,李世民爱惜自己的声誉,他不想那样做。

那折中的办法,有没有呢?

自然也是有的,就是需要两代人,甚至是三代人的治理,才有可能彻底征服北地草原的游牧民族。

“陛下!”

陈平安清了清嗓子,然后道:“臣有一个办法,只不过目前还不太成熟。”

“哦?陈卿不妨说一说,不成熟也没有关系,总好过一点儿办法也没有。”

“陛下,臣认为,初期这些突厥人野性未去,不可贸然内迁,这样会加重治安上的压力,甚至会出现很多冲突。”

“但是又不能完全任由他们在关外,乙毗咄陆也不过是因为大唐之强大而表面臣服,若是再给他一段时间,他可能也会有不臣之心!”

“所以,臣在此基础上,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陈平安能够想到以工代赈,也能够去改良科举制度,还有大唐邸报等。

可不仅仅只是会巧夺天工,在这国策上,也有着很多见解。

当年,在有一些事情上,他们这些人和陈平安一人论辩,都没能辩得过。

颇有一种,陈平安独占群儒的感觉。

所以,对于陈平安提出来的法子,他们还是非常感兴趣的。

就算是不成熟,必然可以用。

陈平安回道:“陛下,汉武帝为了安抚亲王,施行了推恩令,此策乃是阳谋,根本无解。”

“既然如此,那大唐也可以以推恩令来安抚突厥,提拔几个部落,加封他们的族长为可汗。”

“一山不容二虎,一个草原之上,也只能有一个可汗。”

“但是,若陛下为‘天可汗’,同时加封了十二位可汗,治理着突厥的十二个牧场。”

“这就是分化突厥,让这十二个可汗去分管突厥之地,一个乙毗咄陆,也就难成气候。”

汉武帝的推恩令真的是历史上最强大的阳谋之一,也可以改一改,用在治理突厥的国策上。

十二个可汗,谁都无法成为那个一统突厥的最强可汗,其次,还有什么左贤王、右贤王、狼王、鹰王、马王……,一堆王。

这就是分化突厥,草原之地无法形成一统。

乙毗咄陆就算是有心想要吃下整个突厥,也不可能了,唐朝扶持起来其他的突厥可汗,用来和他对抗。

乙毗咄陆也就无瑕再想着南下了。

突厥之地,以后也将会一直被大唐分化,再加上,还有薅羊毛、移民、教化等手段。

他们还能形成自己的可汗王朝的制度嘛?

后续再来一个移民优惠政策,留在草原上的突厥子民,又能有多少呢?

大家都放着好日子不过,就在草原上放牧?

除非真的是不受教化的野蛮人,才会不想过好日子,而是在草原上放牧。

“在臣看来,突厥的子民确实是没有得到教化,但是如今四海升平,我们可以想办法去教化这些突厥的子民。”

“让学了汉语,会认识汉字的人,先一步,迁徙到关内,安置在好一点儿的地方。”

“只要是让这些迁移到关内的突厥子民过上了好日子,后面肯定还会有很多很多突厥的子民,想要迁徙到内地。”

“到了那时候,同不同意他们内迁,就是大唐说了算,迁移到什么地方,也是大唐说了算。”

“给了马儿吃草,却又不让马儿跑。”

“这就是养虎为患。”

“养突厥的百姓,重要还是在教化,若是突厥人人都得到了教化,不过了两代之后,突厥人人还能把自己当做是以前的突厥蛮夷吗?”

“吃过了中原的甜头之后,谁有愿意还回去过苦日子呢?”

“对于这些受到过教化之后的突厥人,陛下可以许诺,只要三年的时间没有过不良记录的,可以给予大唐平民的户籍,并且还能享受一切同大唐百姓的福利和政策,子女可以读书并且考取功名。”

“内迁一批,再提拔一批,又打压一批。还有就是,用突厥人去管理突厥人,让他们成为新的突厥贵族,相信,他们对突厥的治理,要远远比老一代的突厥贵族要好很多。”

这样一来,突厥的百姓们就会觉得,欺负他们的人,不再是唐人,而是骑在他们头上的突厥贵族们。

配合上推恩令。

突厥还想要形成一统,根本就不可能了。

李世民听完,率先鼓掌,叫道:“好,陈卿一人,便可抵得上千军万马!”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