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八章 廉访使(2 / 2)墨落皇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这就是台谏跟廉访使的固定程序,若赵官家不能乾纲独断,即便是端王府旧人,也必须要走这样的程序。

至于李鄂跟李光,为什么要参高俅,说句昨夜谁的不踏实,觉着高俅这厮长得一副造反的面相,就这理由那都算很务实了。

不管实情如何,这类廉访使者只要一句‘我觉着’,那被参的官员,除了走程序之外,还要接受相应的调查。

李鄂跟李光的廉访使官职定了,高俅那边也很识相,李鄂在城外皇庄讹的那五千贯粮食,折现的两千贯钱引便直接被太尉府管事送到了铁佛寺。

剩下的三千贯,人家也说了,春季开河恢复漕运之后,以粮食补足。

虽说两千贯钱引,对李鄂而言没多少,但太尉府的诚意还是足够的。

李鄂接了那两千贯钱引,他们跟太尉府,在城外皇庄的龌龊,就算是揭过去了。

当然,若高俅应许的三千贯粮食不到位,事情就又要回到原点了。

李鄂估计,那三千贯的粮食,多半就是大军粮草中的一部分。

禁军佃农帮的事儿解决了,还有厢军的三千贯竹杠没有交付。

李鄂本待叫上李光参厢军军主一本,结果李光这个新任的剿匪廉访使,还是有些底线的,并没有屈从。

“法师,剿匪乃是国之大事。

国朝不禁土地兼并,各地总有些无地氓流作乱。

如今江南不稳,切不可让山东的流民蹿到江南去,不然就是祸事连连了。

如今国朝民心未失,商业繁荣,若因山东一地,勾起江南乱事,可就要大失民心了。

如此时候,可不能拖了招讨使剿匪的步伐。”

所谓招讨使,就是高俅那厮了,招讨使只是简便的称呼。

如今高俅的军职,大概就是京东两路制置使、节制京东军马,招安、讨伐梁山贼寇,就是实质的差遣了。

而李光对有宋一朝叛乱造反的主体定位,也算是贴切。

无业者为氓、失地者为流,有宋一朝的造反作乱,多半都是这类人,且规模不大。

似方腊那种,就是朱勔的人祸所致了,李光言说大宋未失民心,也是实情。

虽说五等丁口籍之中,没有地客一说,但耕种土地的佃农,多半还是可以糊口的。

不能糊口的那些,不是做了泼皮闲汉,就是上了山寨,这都不做,那就只能饿死了。

有主客带着地客,加上赵宋的招讨手段,即便是朱勔人祸引发的席卷江南地的方腊,不也短时间就被平定了?

不说别的,单是汴京的百万居民,只怕一多半都是心向赵宋的。

原因很简单,只要是汴京居民,多半都有活路,冻饿而死的虽说年年都有,但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怕是沿途所见,会一改李廉访的看法。

许多事,洒家不说,李廉访自己看。

此次朝中选将,怕是已经错在了前头。

以高俅这个步军殿帅领军,率步卒与贼匪战于山泽之间,就是最大的败笔。

此战当以马军为先,既能遏制贼匪动向,也能为即将开始的灭辽练兵。

选高俅,庙算上便失了先手。”

兵法,李光就不是很擅长了,但听李鄂说的很有道理,他便问道:

“既然庙算失了先手,那法师为何不以廉访使者之职,上一道奏疏呢?”

听着李光的瞎话,李鄂直接就被气笑了,这话应该是:‘咱们一起上道奏疏,以免兵败山东’才对。

结果很明显,李光这货虽说刚硬,但也学会了看朝中情势。

这次去山东,李光只是他这个奉武头陀的陪读,正经是没有话语权的。

“李廉访,这就失了文人气节?

洒家说话若真的好使,洒家才不去山东呢!

李廉访不妨试试,你若上了奏疏,怎么上的便会怎么退回来。

与其上奏疏,李廉访不如回家多看些兵书。

若兵败被擒,也好说说败在了哪里。”

见李鄂说的直白,刚刚换了绿袍的李光,也难得赧然。

在京为监当的这段时间,李光也算是看明白了朝局,若这么一步步升着,他或许还能谋一州府之地,继续惠及当地百姓。

若与朝中君臣硬钢,监当也不是他的下限,以进士第为皂吏,朝中君臣未必做不出来。

如今局势,与其张扬不若隐忍,不见这许多进士第的文臣士大夫,都老老实实的不与朝中君臣作对吗?

隐忍之下,若能得一地实职,尚能做些事情,若直面硬钢,或许只能在野看朝中君臣祸乱天下了。

“好!

我这就回去看兵书。”

李鄂这个奉武头陀提及兵书,学会一些隐忍的李光,也是从善如流。

看着改了性情的李光,李鄂摇了摇头。

若真的来了靖康,面前这厮,多半也是敢于送徽钦二帝去五国城的文人士大夫。

有些人,就不能太过善待,重文抑武是养出了大宋文脉,但也养出了一群眼中只有自家利益的好文人。

“但愿李廉访能看懂兵书之中的隐忍之道。”

说了一句李光也没能听懂的话,李鄂便不再搭理他了。

刚硬之人,也要看怎么刚硬,失了徽钦二帝,才是大宋文人最大的败笔。

你不拿赵宋官家当回事儿,人家能拿你当回事儿?

以后的完颜构,也是活脱脱的学了乃父之道,以奸臣权相扼文脉。

冤冤相报之下,致使南宋再也没出什么像样的宰执之臣,这就该是有借有还了。

在李鄂看来,若无靖康,便无崖山,到了崖山,再出什么名臣大将,也是于事无补的。

面前李光,虽有名臣的根骨,但并无宰执天下的气魄,倒是可惜了。

撅走了李光,李鄂在汴京还有其他首尾要处置,厢军那边的竹杠迟迟没有回音,对他来说也是大事一件。

高俅率军出征,但太尉府还在,李鄂走了,剩下的鲁智深、曹正,却未必能够应对京中局势。

再加一个厢军在侧虎视眈眈,不趁机打掉厢军的觊觎之心,李鄂也怕他十个月之内回到汴京,鲁智深等人却成了厢军的军汉……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