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2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1 / 2)南山有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宏兴元年二月,会试正式开始。

徐晖缓缓打开考卷,出现一句话:“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这句话出自《孟子》书中的《公孙丑篇》,意在强调仁政的力量和效果,即不必通过扩大土地或增加人口来实现国家的强盛,只要实施仁政,赢得民心,就能使国家繁荣昌盛,无人能敌。

徐晖看到这里的时候,嘴角微微上扬,轻轻笑了笑。

若是以前的自己,可能会顺着题目,以仁政为论点,开始大书特书,皇帝不要好大喜功,劳民伤财,要施以仁政,权力下放,给百姓充裕的生存空间……

可是,经历了白鹿书院的事,他才发现,以前的想法是多么幼稚。

究其原因,孟子书中的民,并非在田间劳作的百姓,而是有身份的人家,也就是大明朝的士绅地主。

他们之所以称之为民,只是因为没有官阶,仅此而已。

这次主考官是翰林学士黄淮,此人是典型的士绅家族代表,自然要为自己的利益站队。

这句话看似宣扬仁政,其背后隐含的意义,就是劝告皇帝,最近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步子迈得太大了,而且是在与民争利。

查走私,开海贸,发新钞,设立科学院,所有的动作都表示着,皇帝朱允熥正在脱离士大夫的掌控,正在用他自己的方式,试图改变这个世界。

如果皇帝太强势,对于官员士绅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大家伙都要吃饭的,你这个皇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们都小小捞一点,你好我好大家好,可是,如果你盯得太紧,那就不好办了。

因此,这道考题的隐含之意,就是劝诫皇帝应该收一收心,不要搞什么大动作,像版图扩展,海贸,科研……总之,劳民伤财的事不要搞,专心盯着面前的一亩三分地,给士大夫阶层足够的利益,这才是個值得后人称赞的好皇帝嘛!

徐晖很快想明白这一节,因为他本身就是地主出身,只不过,是个小地主而已。

他也曾这样想过,也曾认为所谓的仁政就是放下刀兵,与民休养。

当然了,这里的民,指的还是士绅地主阶层。

田里的那些叫泥腿子,不算民。

可是,在白鹿书院,自己堂堂当朝举人,几乎被人家吃干抹净,只因吐槽一句,山长最近写的书有点水,就被人扭送官府,甚至要革除自己头上的举人功名!

虽然周居农没这个权力,但是,凭着他的人脉和后台,他完全可以做到。

在这些人面前,大明律法已经失去作用,所谓的公平正义,已经荡然无存。

这件事足以说明,权力不能放!

如果皇权下放,就会让底下的人更加肆无忌惮,他们拿到权力后,不会去做利国利民之事。相反,他们只会滥用职权,满足一己私欲。

皇帝必须效仿朱元璋,将权力牢牢握在手中。

谁让染指,直接诛你九族!

只有大权在手,消灭特权阶层,天下之民才会老实本分,在大明律法面前,所有人才能一视同仁。

这样的皇帝更需要大局观,如果一个帝王没有囊括四海的报复,只盯着面前一亩三分地,就算实施再多的仁政,最后也是徒劳。

整理好思绪,徐晖开始动笔。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王权之至大,疆域之无垠。然何以致此?非因兵力之强盛,亦非因土地之广袤,实乃王者以德治国,行仁政以化民,故天下归心,四海宾服,而王土自然广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