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帐之中,平昌郡王苻菁建议道:
“陛下,臣以为盛乐久攻难下,不如改以围点打援,分兵伏击刘库仁,若能败其援军,城内人心大乱,或可不战而下城池。”
苻健闻言颔首。
然而,不等苻健答应,大臣薛赞却提醒道:
“陛下,此前我军攻城甚急,如今要是暂缓攻势,分兵伏击,拓跋寔君见围城的将士少了,必然知晓我军意在其援军,定会派人提醒,微臣只怕伏击之策,难以奏效。”
苻健知道薛赞所言不假,但是苻菁的提议也并非没有道理,总不能放着刘库仁的援军不顾,继续围攻盛乐城。
一旦攻不下城池,必将遭受城内守军与援军的内外夹击。
就在苻健犹疑不决的时候,十七岁的东海王,龙骧将军苻坚突然道:
“陛下,臣有一计,斗胆献于君前。”
苻健知道这个侄儿自小不凡,赶忙道:
“坚头尽管道来。”
苻坚并没有直接献计,而是反问众人:
“诸位可知草木皆兵?”
一听这话,所有人都看向了角落里的张遇,目光之中,略带戏谑。
张遇回忆起了一些不愉快的往事,脸上一阵青,一阵白。
当初桓熙进攻洛阳,在城外以草木罩上军服,硬生生吓得张遇不敢出战,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桓熙将洛阳周边的民众尽数迁走。
苻健当然也听说过张遇的遭遇,他虽然憎恨桓熙,但也不得不承认,要想解决眼下的困境,就得效仿桓熙的故计。
代国君臣知道草木皆兵,是因为他们之中大部分人都参与了救援张遇一战,清楚前因后果。
而拓跋寔君远在盛乐,又怎么可能知道张遇是如何被桓熙玩弄于鼓掌,或许他连张遇是谁都不清楚。
翌日,苻坚分出精骑一万五千人,由苻菁统率,前往刘库仁驰援的必经之处设伏。
步卒依旧攻城,而剩余五千骑兵则效仿桓熙当初的做法,一人三马,以草木立于代步马的马背上,外罩军服。
此前苻菁能够率领二万精骑,两天之内奔袭五百里,军中自然是有大量的代步马随行。
苻健亲率这支特殊的骑兵在远方压阵,使得拓跋寔君既能看得见城外黑压压的骑兵,又看不清楚坐立在马背上的,究竟是人,还是草木。
果然,拓跋寔君并未生疑,以为苻健的主力仍在盛乐城下,有主力骑军压阵,拓跋寔君不敢派兵出战袭扰。
眼见城池摇摇欲坠,拓跋寔君只得派人趁夜突围,催促刘库仁急速行军。
信使经过虞国的伏击地点,策马而过,并未有所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