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五章 柴咏东进(1 / 2)林茂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辽东的惨败让整个天下为之震动。

都以为大隋将士会以雷霆万钧之势踏平高句丽,谁也没想到会败,更没想到会败的如此惨烈、如此彻底,算上水师,折损人马四十余万,如果从准备东征开始算起,加上民夫、工匠前前后后损失的人数接近百万,大隋朝真正的伤筋动骨了。

河南、河北、江南等地无数人家恸哭举哀,当然也有的不愿意相信亲人已战死他乡,望眼欲穿的苦苦等待,明知没有希望,可心里就是不愿意接受。

各地义军却兴奋难耐,这是上天赐予他们的机会,原先是为了活命,不得不举旗造反,但是辽东百万雄师有如悬在头上的利剑,谁心里都没底,不知道什么时候大军凯旋就把他们拍成齑粉。

因此都有一天没一天的混着,可现在不一样了,大好的机会就在眼前,古人不是也说了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不趁此机会干一番大事,更待何时?

知世郎王薄意气风发,怎么样,我说我是知世郎吧,我说去辽东就是送死吧,信不信?信不信?信不信?重要的话问三遍,就问你信不信!

信!很多人回答了他,杜伏威、辅公祏、孟让等人纷纷响应,以前还在观望的一些小股土匪、义军也纷纷加入王薄或者其他义军队伍。

老百姓已经被天灾**逼的没有了活路,义军的出现让他们仿若在黑暗中见到了一缕光明,日后不论如何,起码现在跟着义军就不必再向官府缴纳租赋,也不用再服劳役兵役。

不少读过书的寒门士子也被王薄等义军首领半强迫半劝说的掠到军中,当然,一直心不甘情不愿的,但是现在,他们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

这些读书人的加入,让义军的队伍有了明显的变化,纪律也变得相对严明,不再随意杀戮劫掠百姓,也不再和历城的官军死磕。

在几名谋士的建议下,王薄率领义军从华山后撤,沿鸡山附近南下亭山,进入亭山境内后又兵分两路,一路围困亭山县城,一路开始扫荡亭山境内村镇,打出的旗号是劫富济贫,很多老百姓夹道欢迎。

可义军的组成终究是复杂的,流民、土匪、逃卒都有,没有丝毫的纪律性可言,做起事来往往毫无底线,甚至还不如官兵,好歹官兵有将领的约束,尤其是在城镇还不敢太过分。

这所谓的义军就不同了,一旦少了约束,破坏力极其惊人,亭山境内一片狼藉,不单是富绅地主遭殃,普通的老百姓也没得好,上上下下纷纷咒骂义军毫无人性,还不如土匪,很多人听见义军动静就举家逃走。

王薄也曾严厉约束部下,可当面答应的好好的,转头就忘,按照谋士的建议是决不轻饶,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了规矩怎能成事?

王薄觉得在理,抓住几个刺头当众抽了一顿鞭子,甚至还砍了几个,谁知接下来几天,不少归顺的土匪不告而别,拿着抢来的金银财宝,带着手下兄弟重又回山上做了逍遥大王。

按照手下谋士的意见,这些人走了也不可惜,走了更好,免得破坏了队伍的纪律,也败坏了义军的名声,可王薄有自己的想法,他觉得自己手下的兵和官兵没法比,三个都打不过人家一个,就靠人多呢,都走光了怎么办,尤其那些有厮杀经验的土匪,他还打算培养成主力。

于是施行了没几天的纪律成了摆设,义军有如蝗虫一般,所过之处寸草不留,什么都抢,金银铜钱自不必说,还有吃的穿的女人通通不放过,总之,见什么抢什么。

齐郡郡丞张须陀把新招募的乡勇经过训练后和官兵混编在一起,以老带新,春耕一结束便开始率兵扫荡历城附近,大大小小的绺子被清理的一干二净,一时间历城方圆五十里内成了世外桃源。

张须陀也声名渐起,得到本地富绅门阀和老百姓的认可,现在夏收在即,老百姓忍饥挨饿大半年了,如今好不容易有个收成,都红了眼睛,一些府兵郡兵,还有乡勇都想回去收庄稼。

张须陀左右为难,齐鲁之地极其缺乏劳动力,很多土地都已经荒芜,天灾**,种个庄稼真的不容易,眼下能阻止这些士兵回去吗?错过了夏收冬天吃什么?还要出现多少流民灾民?最后一咬牙,张须陀让士兵们回家夏收,义军则趁此南下去了亭山。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