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三点多钟,钟长林带着秘书李晴刚从城西一个印刷厂查看《数不清的流年》印刷情况返回,就在博艺总部大厅里被人截住:“老钟,大忙人啊,总算等到你了。”
钟长林立刻露出笑脸,迎上前握住一个矮胖中年的手:“老赵,怎么还亲自来了?”
眼前的矮胖中年名叫赵栋,是中原省东边归德市的一個图书经销商。
“这不是给你送钱嘛,”赵栋听钟长林问起,顿时一脸苦相:“为了凑够给博艺的钱,我最近可是砸锅卖铁了,老钟,那《数不清的流年》,你可不能再不给我发货了吧?”
“说哪里话,”钟长林示意赵栋一起走向楼梯,也是转眼间苦下脸:“兄弟我前两年多不容易,你也不是不知道。现在好不容易火了一本书,到处都在要货,可怜我们博艺连印书的钱都不够啊,只能大家给一点才能印一点了。”
“唉,都不容易。”
李晴跟在两个满嘴虚与委蛇的中年人身后,听他们对话,简直都要翻白眼。
不过,也真是解气。
月初央视的报道之后,各地书商之前采购的《数不清的流年》纷纷售罄,一个个联系过来,要求追加。
钟长林在之前已经印制20万册的基础上,果断决定,再加印30万册。
同时,博艺也终于硬气了一回。
这一次,各地书商,现款提货者优先,其次才轮到只支付部分定金的,你要是还想空手套白狼,对不起,一本也别想拿走。
不仅如此,之前有拖欠博艺货款的书商,除非先还款,否则,也是一本书都别想。
钟长林倒也没有做太绝,毕竟很多书商欠久了,拖多了,一时间也拿不出那么多钱。因此,默认只要先还一半,大家就还是好伙伴。
至于下一半……
某个少年作家可是签了三本书的合约呢!
于是,过往这段时间,博艺不仅凭借一本《数不清的流年》就累计获得了超过300万元的销售款项,还收回了各地书商普遍拖欠许久的将近200万的应收账款。
单月进账500万,让博艺一直困顿不堪的财务状况得到了彻底的缓解。
眼前这一幕,就是又一位地方书商实在顶不住《数不清的流年》的热销诱惑,跑来还钱,顺便拿货。
今天已经是10月19日。
星期四。
截止之前的10月16日,《数不清的流年》上市满一个月。
第一批20万本,在央视报道之前,根据博艺的粗略统计,大概售出了16万本,其中省内9万本,省外7万本。
10月5日的央视报道出炉,还不到之后的周末,各地书商就纷纷开始要货。
于是,博艺开始第二次印刷。
到了最近,不足半月时间,因为某个少年作家的影响力还在持续扩散,许多地方的书商已经再次要求追加。
再加上博艺的财务状况松缓下来,钟长林拍板,这次一把加印50万。
算上之前,恰好100万。
按照某个少年作家当前的全国性热度,追加的这50万本,未来一个月时间,基本也能卖完。
至于《数不清的流年》的最终销售潜力,说来也是唏嘘。
九月份第一次订货会,因为一众书商的集体玩赖,博艺预测,哪怕是较好情况下,全国销量大概也就四五十万本。
这当然已经是大卖级别,却距离钟长林期待的百万销量还有很远。
那之后,发现苏杭的现场签售效果很好,不仅能够获得书迷的好感,形成口碑效应,还可以引发媒体的进一步跟进,于是开启巡回签售。
然后,预期的总销量,提升到七八十万。
距离百万,还有差距。
接着就是10月5日那天,央视的报道,彻底改变一切。
说起来,还是让人不知道该如何评价。
如果只是一段‘心系家乡的少年作家’,苏杭的热度,最多能维持一月左右。然而,没人能想到,某个少年作家的无心插柳,一个‘送戏下乡’,将这份热度大幅拉长。
因为这份让各方‘一举三得’的设想,不仅获得了高层的关注,还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
前段时间,中原省领导赶赴河元进行实地调研后,最近,外省的调研团队也纷纷抵达某个小小的县级市,只为学习经验。
因此可以想见,调研之后,各地相关的新闻报道里,无论如何,肯定绕不开已经被央视定调的某个少年作家。
多多少少都要提几句。
只要提了,就是热度,就是关注,就是销量。
因此,在近期热度最高阶段迅速突破100万销量之后,博艺预计,《数不清的流年》,后续关注度哪怕不再那么高,也至少还能再卖出100万本,将总销量推高到200万以上的超级畅销级别。
两百万本啊。
国内同类型的图书,近些年销量达到这个级数的,两只手都数得过来。
就说博艺自己。
前一年的1994年度,累计出版了37本书,总销量却只有160万本,平均每本书销量才4.3万。
《数不清的流年》,一个顶所有。
钟长林最近也因此越发庆幸当初同意了某个少年的‘预付十万’计划。
博艺给出的《数不清的流年》批发价是10元整,按照这本书未来一年内销量突破200万本计算,相当于自家出版社未来一年只凭借这一本书就将获得2000万的营收。当然,肯定还有‘应收’部分。但哪怕只是收回的部分资金,也足以支撑博艺后续的良性发展。
更何况,有了某个少年作家,博艺可不再是以前的软柿子,谁想拖欠就能拖欠。
出版业务迅速上冲的同时,博艺还多了两本主打杂志。
凭借最初的‘一月九篇’和‘预付十万’等噱头,博艺旗下《青旭》的9月刊一举冲到了17万销量。
进入10月,舆论炒作的热度减退,《青旭》10月刊的出货一度降到7万本,只剩下前一个月的零头。
然后,央视报道,再次起飞。
终端具体售出多少还无法统计,但这个月,《青旭》累计发货却是已经达到20万本,更重要的是,这一次,《青旭》还在很大程度上打开了省外市场,进军全国,不再限于中原一隅。
全国市场有多大?
看看《读者》,看看《故事会》。
就算《青旭》无法与这两个业界巨无霸相比,按照某个少年作家提前很早就有的规划,只要后续运作得当,销量达到百万级别,也绝不是什么奢望。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