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三章 推荐老四为太子(1 / 1)安心的石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皇阿玛,儿臣以往是与八哥关系甚好,可并不代表,儿臣认为八哥最适合做新太子。”

不等康熙发问,李言便给自己立了牌坊,接着说道:“国之重器,岂可因个人交情而私相授受。何况今天的太子,就是明日的皇上,掌管九州万方亿兆黎庶,非有大德行和大智慧的人不可担当。”

“皇阿玛,儿臣接下来的话,可能有些僭越,对皇阿玛会有所不敬,还望皇阿玛宽恕!”似乎接下来的话很重要,李言有些踌躇不安。

康熙听得正在兴头,也有预感李言要说的话很重要,知道李言的顾忌,立即说道:“朕不会介意,你尽管畅所预言,把想说的话,都说出来。”

李言沉吟片刻,眼神之中略带忧虑,而后又一脸正色的坚定说道:

“皇阿玛继位已来,平三番,收台湾,平定蒙古叛乱,施仁政教化万方,呕心沥血砥砺奋斗,才有了今天来之不易的盛世景象。而如今承平日久,朝臣懈怠,长期的积累之下,朝中和地方上,也有了一些或多或少的问题,比如吏治腐败冗官横行,国库税收日益减少,地方土地兼并严重,士绅百姓贫富差距悬殊,各种矛盾加大等等。”

“这些问题几成固疾,现在看起来还不会影响到我大清的统治,但若是任其发展下去,未来必成为朝廷的隐患。”

“而在继任储君的选择上,首先要从有利于江山社稷的稳固和传承的出发点上去考虑。四哥性格坚毅,百折不挠,勇于任事,不惧艰险,若是继位太子,必能辅助皇阿玛刷新吏治,鼎故革新,奋楫笃行,大力推动土地的革新,缓解各种矛盾,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

康熙听完,脸上不动声色的问道:“哦,照你这么说,其它阿哥就不行了吗?”

“大哥性直而骄,冲动鲁莽,贪利惜身,气宇不够;三哥做学问是极好的,但用来治国则书生意气过重,天下这幅重担,他挑不起来,勉强为之,只会害了他;八哥处处以父皇为楷模,处处学着父皇,但处处学的不像,儿臣以为皇阿玛是以宽仁治人,而八哥则以宽仁交好群臣。即便他的宽仁是发自内心的,对于目前江山社稷却没有半分好处,皇阿玛对群臣已经恩深德厚,而八哥却比您还宽纵,若八哥当国,则社稷危矣!”

“十四弟胆子过大,胸襟却不足,用于治兵尚需谨慎得当,用于治国则与国无益!十三弟性情中人,光明磊落,重情重义,可是他嫉恶如仇,不会权变,容易冲动之下被人所利用惹下大祸,从而陷自己于险地!”

李言想着原剧中康熙对诸子的评价,再加上一些自己的了解,对众人的优缺点一一进行了点评。

康熙笑着接了一句:“那你呢?怎么不说说你自己。”

“儿臣自己有自知之明,儿臣还年轻,尚需磨炼,不足以于诸位兄弟相提并论,不说也罢!”

李言一口气说完,而后心里忐忑的看着康熙,不知道这番话说出来,是福是祸。

毕竟,说这些问题其实就是在变向指出皇帝的失误。但李言也有自己的想法,若是自己没有出色表现,不能识人辨人,不能在国家的大政方针上有远见卓识。

那么,在康熙眼里,永远只是一个听话孝顺的皇子,而非对大清江山社稷有利的擎天柱石,那样也不会把自己列为储君侯选人。

所以李言思虑再三,还是决定冒险一试,表现一番,毕竟自己现在地位低下。论年长,自己比不过老大老三,论才能又不如老四老八他们。所幸时间还长,就是一时行差踏错,也有机会慢慢调整,不管怎么说,自己必须要有出色的表现,总的来说利大于弊。

康熙听完李言的话,眼神凝重的看着李言,久久的沉默着,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李言则是低着头,心中患得患失起来,帝王心思,着实难以猜测啊!

而康熙看似平静,心里早已掀起了惊涛骇浪,没想到这個平时不声不响,看起来年轻稚嫩的老十,竟然把朝廷中存在的各种隐患看得清清楚楚,入木三分。那些平时上蹿下跳的诸位阿哥,谁能有这番见识和格局。

更难得的是对朝中诸位阿哥的才能品性也了如指掌心中有数,自己平时真的忽视了这个孩子,对他的了解还是不够。

康熙心中一动,一个念头一闪而过。

想到这里,不动声色的转移了话题:“你的看法,也有些道理,你有这个认识,是好的。不管说得对不对,至少证明了你是在用心思虑了,这就不错。”

“皇阿玛,您知道的,儿臣还年幼,学识不足,刚刚说的只是一点浅薄的见识,让您见笑了,你只当儿臣逗您一乐,别放在心上!”

李言一脸的笑容,似乎刚才的话只是无心之言。

康熙也笑着说道:“知道才学不足,就要多学多看,多实践,多做事。你也不小了,以后有机会,朕给你安排个差事,别整天待在府里围着媳妇转!”

“是,皇阿玛,儿臣谨尊皇阿玛圣训!”李言挠了挠头皮,憨笑了起来,一脸的惫懒模样!

李言和康熙又聊了一会儿,直到李德全提醒接下来要接见其它蒙古王公,李言才告辞离去。临走之前,还向要了一些康熙写的文章,说要回去多念念,康熙高兴的给李言找了几本,叮嘱李言要多努力。

走出康熙的居所,李言看着手中的书稿,想着今天的谈话,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

其实,李言知道,康熙是做了六十年天子的人,政治智慧勿庸置疑。他眼中的继位之君,一定是非常完美的,类似弘历那样的人。

李言知道这种看法,只不过是一个误区。

康熙八岁登基,可以说懂事之后,就已经是皇帝了,从一个做摆设的童年天子到除四大辅臣收回皇权,再到平三番。再加上自己的父皇顺治把皇位当成囚牢最后弃国而去,康熙只觉得皇帝位置是一种责任和负担。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