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以前,周成听到这样的话,肯定会觉得脸红,但现在,他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夸奖,再加上刚刚被这群人恶心到了,所以,他也就不动声色地听了下去。
朱元璋一看,就知道周大人是个很淡定的人,难怪会被自己看中。
“为国效力,为国效力,为国效力!”
周成摆了摆手,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结束这个马屁的过程了。
所以,他不慌不忙地开口:
“举手之劳而已,我只是看着最底层的人们过得很艰难,他们辛辛苦苦一辈子,就是为了填饱肚子,我种植的种子,能让他们在未来更恶劣的环境下,过上更好的日子,我也不会有任何愧疚。”
周成回忆了后人关于“小冰期”的调查,认为“大冰期”发生在元朝中叶,直到晚清。尤其是在明代,受到的冲击是最大的。
在这段时间里,世界温度急剧降低,作物产量急剧降低,自然灾害频发,人口急剧减少。因此,有不少后人都说,大明王朝的覆灭,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刚刚还在憧憬着大明未来的众人,闻言都是一愣,面面相觑,一言不发。
朱棣想也不想就直截了当的向周成问道:“先生,环境恶化是指哪方面?”
周成有些微醺,完全没有察觉到旁边正在喝着酒的人已经停下了脚步,侧耳倾听。
“就是自然灾害越来越多,洪水、干旱、地震、冰雪等自然灾害越来越多。”
朱棣神色一动,连忙问道:
“怎么可能?!”
所以周成就把“小冰河”这个说法说了一遍。
“不管怎么说,温度不会在一夜之间发生改变,而是会逐渐变得寒冷,出现更多的极端天气。例如,在暖和的南部,在一个冬季,会有一场暴风雪。未来只会愈演愈烈,这还不是最高潮,到了后面,温度下降,对大明的打击会更大。”
“如果真的发生了这样的事情,那么,谁能承受得起这样的损失?”
“我提供的粮食虽然不一定能彻底解决,但也能极大地减轻他们的负担,让他们得到一些休息的机会。”
周成明显然是吃得太多了一点。
“咚!”朱元璋猛地将杯子一放,脸色变得凝重起来。
群臣屏息静气,鸦雀无声。
他们刚刚高喊着大明有天佑,皇上有多威风,对方却说大明要遭殃,要倒霉了。
这些人都想把周成的头给敲下来,让他醒过来。
跟你坐在一起的,可是大明国师!
你就不能说两句吗?
我们能不能好好吃饭?
经过这些日子的接触,朱棣对周成已经是心悦诚服,对周先生的为人也是了如指掌。
他认为周老爷并非信口开河之辈,只是那番话着实刺耳,让朱元璋这个一手缔造了大明江山之人难以忍受。
你怎么能证明你说的是真的呢?
朱棣看了看自己的老爹,又看了看周成,心里很不是滋味,只好悄悄扯了扯男主角的袖子,希望他能把刚才说的话收回去。
要不要我扶你回家休息?”
“慢着!”就在这时,一道声音传来。
不过,也有一些人,在意周成的话,在意大明的前途。
“周大人此言何意,可有证据?现在大明国泰民安,我们可不会相信你的鬼言。”
周成哆哆嗦嗦地爬了起来,漫不经心地说:
“不信的话,可以去翻阅一下各地的县志、州志,就能看到从上个世纪到现在,是不是一年比一年冷,气候越来越恶劣,南北温差越来越大,江水也越来越多。”
“整个夏季,农作物产量都在下降,旱灾接踵而至。”
“每一个地县志州志都有记录,多看看就明白了。”
说完,周成摆了摆手,转身离开,完全没有想到自己会闹出这么大的动静。
听到这个消息,朱元璋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知道周先生不会信口开河,但心里却是巴不得这个消息是真的。
没人再吃饭喝酒,朱元璋挥了挥手,命人将桌子上的东西全部收走,然后转身对着众官员说道:
“听到了吗,把各地的县志、州志都给我找出来,另外,多找几个地方的人,多打听打听。暂时什么都不要做,赶紧让我看看,整理一下!”
“是!”文武百官们也知道这件事非同一般,当即恭敬行礼,神色肃穆。
朱元璋负着双手,站在院子里,眺望着远方的水田。
“若真是如此,那这位周公子,便是老天爷派遣下来,帮助我大明度过这一劫的那位。”
朱元璋如此看重这件事情,没有人敢怠慢。一道道旨意一出,四面八方皆是行动,朝中的官员,更是彻夜翻阅着递上来的县志州之书。
数天之后,一封奏折就摆在了朱元璋的桌子上。
朱元璋、朱标等人都在,将奏折念了一遍后,所有人都沉默了下来,整个皇宫都安静了下来。
一直到朱元璋一口长长的叹息,这一口气,终于打破了沉寂。
朱标走到朱元璋面前,说道:“父亲,所有的证据都证明周大人说的没错,我们必须要认真对待这件事情。”
也有官员认为,就算有这样的迹象,天气也是无法改变的,如果天气一直在变冷,说不定还会变暖,那就没必要太过担心。
朱元璋摇了摇头,这关系到大明的江山,哪怕只有一丝的机会,他也要抓住。
朱元璋也是从灾荒中走出来的,他很清楚,一亩三分田,就是一家人的一切,关系到一家人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