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章先生,是真正的学识渊博之辈(2 / 2)和哥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本座向来喜欢交朋友,本座还以为你们是来找本座帮忙的,没想到本座只是来找你们麻烦的。”

“抱歉。”

朱棣愣住了,正要呵斥他的放肆,忽然想起他们并没有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

朱标见状,赶紧站了起来,拦住了周成:“等等!”

“是我们唐突了,只是听闻你的大名,想要一睹你的风采,再加上你刚才在下面的谈话,让我们有些疑惑,便请你过来一叙。”

说完,朱标又扭头看向朱棣道:“赶紧把位置让出来,周大人!”

三个座椅摆在一张大桌子上,周成刻意不紧不慢的坐着,让朱棣气的直接走到窗户前。

朱元璋很乐意看到朱棣这个鲁莽的家伙吸取教训,他只是笑了笑,没有说话,而是转头对周成说道:

“现在朝廷对新粮食作物的关注,不知周先生可否指点一二?”

周成定了定神,不再害羞,直截了当道:

“倒也谈不上什么好主意,我就是认为这一次的宣传方式太过粗暴,让人看不懂,所以才会敷衍过去,而不知道正确的耕种方式,反而会让人事倍功半。宣传棉花是对的,但我们得换个方式。”

朱元璋一听这话顿时皱眉,对他来说,臣民就应该乖乖的服从命令,没必要考虑太多。

朱标又问:“那周老师,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做?”

这个很容易,周成想也没想就道:“我们应当鼓励农户,按照当地的条件,合理地栽种经济作物,耕地较小的,就种一半,耕地较大的,就双倍栽种。对耕地面积较小、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户,给予适当补助。总而言之,我们不能一视同仁,也不能一视同仁,要因人施教。”

朱元璋的脸色这才缓和下来,认真的道:“继续。”

“朝廷也会将种棉的办法,以及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都写下来,派人到乡下给百姓们讲解。若是什么都不做,光靠运气,别说政府一时半会儿拿不出什么成果,就连农夫自己都会蒙受巨大的损失。”

“这就是我刚才提到的,严格控制人口迁徙的问题。”

朱棣看着老爹与老弟的目光越发凝重,就知道这小子肯定是通过了考验。他虽然年轻,但对朝中之事并不陌生,想了想,也没想出什么不好的地方,便质问周成:

“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和征税,降低犯罪率,何乐而不为?”

周成自信满满,心中暗道,每个人都会记住一些关于农业生产的优点和不足。

“就拿我刚才说的棉花来说吧,他们没有别的生活来源,男人耕田,女人纺纱,他们的生存环境很差,所以他们的生存环境很差,如果运气不好,他们就会垮掉。”

朱棣道:“但这不是几千年来的事情啊!”

周成:“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吗?”

朱棣欲言又止,朱元璋与朱标仔细一想,也是这么回事。

“如果几千年来,一切都是正确的,那我大明也不会有现在的皇帝了。”

朱标与朱棣一愣,而朱元璋则是哈哈大笑起来。

这一次,他总算是看清了这个少年的真面目,果然是个人才。

朱元璋动了拉拢之心,自然要好好考察一番。想起他对朝中的事情一清二楚,她沉吟了一下,向周成问道:

“你觉得苏北的土地贫瘠,人烟稀少,所以,我问你一个问题。”

朱标闻言,又替周成说了一句,“现在朝野上下都在争论这个问题,反对的人很多,迁移的人也不少。”

“而且,这次迁移牵扯到的人口太多,我们也不知道他们会采取什么样的怀柔措施,比如感化和嘉奖,或者强行迁移。”

朱标将朝中的争议详细的告诉了周成,周成听着心中一凛,就算是普通人,也不可能对这件事了解的如此透彻。

他说得头头是道,仿佛所有人都是他亲耳听到的一般。

这些人是谁?一开始他还以为只是个普通的有钱人家的孩子,现在看来,比他想象的还要多。

莫非是某位开国将军的后人?方元仔细看了看朱元璋,发现对方的神态,不由心中一动。

难怪自己回答这些人的问题,会让他的名师值增长的如此之快,周成打开了名师系统。

时间不长,他的名师点,就达到了上万。以前,他给学生上课的都是贫农和小贩。所以周成来这里三年,也只是攒了五万块钱,就是为了升级这个新的系统,开通一个专门的农产品商店。

可就这么一会工夫,他们的名师值,就达到了上万。

周成兴奋之余,对这些人的来历,也越来越感兴趣。

想到这里,周成开始研究这个办法。

不过,朝廷里的官员也不是那么好混的,能在朱元璋眼皮底下混得风生水起,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他们早就有了一个完整的迁移计划。

以朱元璋的性格来看,他更喜欢用强硬的手段来解决问题,毕竟大明王朝的开国帝王,脾气并不好,虽然对农民很看重,但也习惯了以自己为中心,不允许任何人反对自己的决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