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四十章:启蒙课堂(2 / 2)蓝色薯条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草地边缘有秋千,小家伙们一来就往秋千跑去,跑到小秋千边,直接坐下去,丁一呢?他则运用精神力,使秋千开始荡起来,伴随着的就是咯咯咯的,童真的笑声。

陪着小家伙们玩了一会秋千,丁一把小家伙们叫到茅草屋门口,开始上课,这是小家伙们每天的必修课,丁一开始教他们知识。

小家伙们坐在小板凳上面,认真的听着粑粑讲课,而妈妈们则非常感兴趣的看着。

丁一拿着一本书,把双手背在身后,看着小家伙们认真的样子,满意的笑笑道“今天呢,我们先把上次的三字经复习一下。”

“粑粑,开个头,你们一起背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预备齐”

丁一的话音刚落,稚嫩的童音就传了出来。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待背完之后,丁一不惜夸奖道“嗯,非常棒,粑粑为你们感到骄傲。那么今天粑粑就为你们解释一下,这些话的具体意思。”

“人出生之初,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

丁一首先为小家伙们的启蒙教育,选择的就是华夏帝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幼儿启蒙书三字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