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营内的周文得到斥候报告,弓弩手攻击效果不佳,秦军仍缓缓推进。
周文立刻下令点燃狼烟烽火。
这是周文和诸将约定的总攻信号。
前方的董翳和众义军将领看到后方一条细长的烽火直冲云霄。
这是周文下令总攻了。
这个时间比约定的时间要提前不少。
看来那支由侧翼袭击大本营的军队不是那么好对付,逼得统帅周文提前下令总攻。
在各个百人将、千人将的催促下,二十万义军再次向秦军压迫过去。
章邯这次亲自出征,将后备的秦军也融入中路军,组成一个层层环绕的巨型圆阵进行防御,章邯金鼓旗帜部署在中央和军队同生共死。
董翳率领二十万大军猛攻,一边是起义农民军,一边是骊山刑徒,两边军事素质一样烂,可以说是半斤八两。
不过,因为骊山刑徒军的伍长、什长、百人将等都是中尉军的士兵,所以真正实战中反而还有些优势。
利用基层军官和圆阵的优势,二十万大军围攻,一时间竟然拿无法攻破章邯的七万刑徒军。
占据陷入焦灼的时候,将军的才能就成为胜负的关键。
叛将董翳再次祭出冲阵打法,而这次他率领的不仅仅是本部兵马……还有战车!
周文大军的五千乘战车!
这时代已经不是战车的巅峰时代了。
春秋时期,那才是战车的时代,人们用各个诸侯战车的数量,来评估各个国家的军事力量。总之,当时的战车兵就相当于后世各国的主战坦克数量,代表着一个国家的陆战实力。
一些大的诸侯国,如晋国和楚国,拥有战车的数量已达4000乘以上,有“万乘之国”之称。
《战国策·秦策一》:“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
就是那个时代“万乘之国”的真实写照。
但是,等到战国时代,随着兵器改进和弩的采用,极大提高新式军队中步兵的作战能力。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事件,又让骑兵的重大战略被各大诸侯国充分认识。
战车是战术性的武器,而骑兵变成了战略性的力量。
战争并不一定是双方拼得你死我活的硬怼。军队的机动性在战略方面表现得更好。
部队丧失了机动性,只能固守,无法追击.没有机动性的军队虽然规模庞大,但是无法寻歼敌主力。
反过来,具有高机动性的骑兵,总是能获得战场主动权,并能够在战斗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安全撤出战斗。
同样道理,战车的机动性劣于骑兵,战车车体笨重,驾驭困难,其机动性受地形和道路条件的限制,虽然威力大,但是缺乏机动性。
同样多的马匹建立的战车部队,还需要步兵的协同,花费大于骑兵部队,又缺乏骑兵的战略奔袭能力。
………………
但是,训练一名骑兵花费的时间是步兵的数倍。起义军明显没有这样的时间。相较之下,训练一个马车夫就简单很多。
而且,和这些一辈子在田间农作的农民讲什么战略机动,什么迂回作战,毫无疑问是鸡同鸭讲,天方夜谭。
对于农民军来说就是一力降十会,一波硬怼,这才是正道。
这种机动性差,冲击力强,只能朝着一个方向硬怼的战车,很明显更符合起义军。
所以,周文将收缴的战马集合起来,组成这五千战车的战车部队。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