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远的这番话不但刘阿九与林四木没有听懂,就是跟随在宋文远身边的李煌也没有听懂。
对于宋文远口中的大食帝国更是有些不相信,天下还有与大周差不多强大的王朝吗?
这话还没有说出口,李煌自己就咽了下去,远的不说,北方的那个蛮夷大国就不是大周轻易能撼动的。
“文远!你说的那个大食帝国真的存在吗?”
“当然存在,我们今年下南洋,很有可能就要与大食帝国进行初步的接触,未来一段时间之内,大周对外贸易的主要对象都来自大食帝国。”
“这个大食帝国能够吃下我华夏生产出的这么多货物吗?老夫虽然不懂大道理,但也知道,种桑养蚕一定会挤占良田,若是生产出的大量丝绸卖不出去,换不回足够多的粮食、以及其他物质,别的地方不敢说,江南丝绸重地很有可能会出现粮荒。”
“李叔叔这一点说的没错,若是江南百姓看到丝绸之利,很有可能会纷纷将良田改稻为桑,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江南的财赋重地很有可能粮食都需要从外地调拨。
若是天下只江南一地,这样的做法肯定是不对的,不能保证粮食安全,有再多的钱也没有作用。
不过李叔叔却忽略了大周不止有江南,还有湖广、中原、这些地方都是产粮之地,守着长江水道,调运粮食的成本非常低廉,只要江南的手里有钱,就不会出现你所说的缺粮问题。
这其中也要有官府的协调,官府要做的就是沟通各地,互通有无。官府提供商业便利,有的是商人愿意运粮到江南,挣钱的事谁也不会落后。
不过官府一定要有足够的粮食储备,以备不时之需,尤其是一旦出现粮食挤兑,官仓中的粮食就是稳定物价的定海神针。”
李煌不知道的是,宋文远没有说的话,一个合格的国家,不可能让地方版图形成全产业造血能力。什么都能做,那不是给分裂埋下祸根吗?
当然这种思想不可能公之于众,宋文远等人在崇明岛上并未做过多的停留,视察过船厂的建设,以及海军军港的建设,便搭乘一艘小船登上对岸的海外贸易基地。
这里的负责人是李煌手底下的一个掌柜,在李家效力多年,算是李煌的嫡系人马。
宋文远不介意李煌在各地安插一些自己做管理者,不过有些重要的岗位必须要由自己亲自安排。
比如会计、出纳,这些掌握财物的人员都是宋文远亲自培训的,当初广运仓案的那些账房,在结案之后,都被宋文远安排到了自己的麾下,包括各地的钱庄、以及各个盐场、船厂、铁厂。
各个盐场的护卫队则由皇帝亲自安排,确保皇家能够随时掌握盐场的动向,可以说皇家、宋文远、以及李煌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三角关系。
掌握股份最少的李煌负责日常的经营,宋文远监督财物的流向,皇家确保皇家盐业的安全。
如今的皇家海外贸易基地就是一片大工地,除了靠近港口的位置已经建起一片仓库,从江南采购的货物陆续存放到各个仓库之中。
随时货物越来越多,仓库也会越建越多,仓库中不但有成品的丝绸,还有大量的生丝,这些生丝是绝对不允许出口的,宋文远要将宝贵的生产过程留在国内,增加国内的就业。
老百姓只要有活干,有饭吃,这天下就是安稳的。除非将百姓逼得没有活路了,百姓才会奋起反抗。
可是就这样最低的要求,却没有几个朝代能够做到,别说吃饱穿暖了,就是没有饿死人的时代都敢称为盛世。
宋文远觉得上天让他回到这个时代,重活一回就是上天给他一个改变天下的责任,若是他来了,与他没来,百姓没有任何的改变,不管他给王朝创造出多少财富,占据了多少地盘,他都是个失败者。
海外贸易基地如今就是个大工地,也没有什么可看的,在嘱咐这里的管事做好工人的安置与待遇,争取将这些工人全部留在这里。
未来这个地方将会成为华夏重要的轻工业基地,劳动力的缺口会越来越大,现在的大周整体上就是一个小农社会,固然稳定好管理,效率却非常低,造成了人员的极大浪费。
提高人力的效率,创造更多的财富,才能有更多的社会财富进行全民分配,古代社会的穷,一方面是权贵的压榨,另一方面更是因为百姓的生产力低下。
离开长江口,船队沿着海岸线一路南下,一路上路过不少的岛屿,除了一些靠近大陆大一些的岛屿有人烟居住,其他的小岛上基本上都是无人居住的荒岛。
宋文远在这些小岛上并没有发现什么海盗,在岛上偶尔发现的百姓,大多都是忍受不了官府的盘剥躲到海岛上自生自灭的百姓。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