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四十九章 膈应人!(1 / 2)格拉条的野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下面有请《飓风营救》的导演。

著名国际导演、制片人,江培安为大家分享他的创作经验。”

论坛的第一天,研究的是整个华夏电影的生态,以及未来更多的可能性。

这是一种宏观的大命题,从现状到未来,从奠定基础到突破桎梏。

听起来很像一些假大空,让人昏昏欲睡的话题。

但实际上,如今这群的电影人至少是在脚踏实地的做事。

也是真的在为华夏电影的未来群策群力。

不像后世,对着会议的PPT拍张照片,或者拍一张入会证发社交媒体就算是参加过了。

还有的人纯属就是过来镀金显摆一下,至于是在认真听讲还是台下睡大觉。

谁知道呢?

第二天的主要内容就是分享了。

在场的都是业界知名的导演和制作人,相互沟通交流才是最大的干货。

江培安登台的时候,基本上论坛已经接近尾声。

但当主持人念到他的名字的时候,许多人还是精神一振,朝台上看去。

江培安缓步走到台上。

人们第一眼看过去的印象就是:

年轻!

导演这一行属于终身职业。

干到七老八十的比比皆是,花甲古稀的年龄还在片场摸打滚爬的大有人在。

所以,江培安一亮相,大家就感觉眼前这个最近国内火到没边的导演实在是太年轻了。

尤其是与会人员大多穿着西装或者中山装盛装出席。

结果江培安上身休闲西装,下身牛仔裤这种不伦不类的個性装扮,着实是让人……

“眼前一亮”。

“这就是江培安啊,真是年轻的过分,三部票房过亿,真让人不敢相信!”

冯小钢身旁的王忠磊感慨道。

《飓风营救》全球票房,已经过亿。

只不过如今其他国际和地区都还在排片上映,不好做最后的成绩估测。

虽然报道上有看到过他的照片,但现实里见面还是第一次。

“可不能因为他年纪轻就小瞧他,忠磊你二十多岁的时候在干嘛?”

冯小钢咧着嘴一边鼓掌,一边问道。

“我?那时候还在读大学呢,有个开电影公司的梦,结果被我哥一句‘钱从哪来?’给骂醒了。

然后就老老实实的去找工作。”

王忠磊笑呵呵的说道。

“是啊,真是人不可貌相,我那时候还是个混混青年呢。

都说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这群前浪要被拍死在沙滩上咯。”

冯小钢苦笑着调侃道。

……

陈大导和夫人陈虹坐在一起。

陈虹看着台上的江培安,感慨道:

“这就是江培安,真是年轻有为啊。

我们家阿瑟以后要是能有他现在的成就,我们就可以放心了。”

阿瑟去年已经出生,现在应该有十个月左右大。

听到夫人的话,陈大导皱了皱眉头,道:

“他的电影还行,人嘛……不仅在国外大出风头,前段时间把港省也搅翻天覆地。

太张扬,阿瑟以后绝对不能学他。”

陈虹看了眼丈夫,嘴上虽然没有反驳,但却跟丈夫的看法不尽相同。

江培安现在才二十出头就已经是全世界闻名的导演。

放在一般人身上,估计早就尾巴翘上天。

根本不可能再老老实实守着片场拍电影……

“他就是江培安啊,真是够年轻的。”

“这么重要的场合,怎么穿成这个样子,简直胡闹。”

“长的还可以,可以考虑下一部电影邀请他过来客串。”

……

“各位老总和前辈们,大家好。”

江培安上台后礼貌的和大家打个招呼。

台下的媒体立刻拿起手中的相机拍个不停。

台下的掌声也十分热烈。

不管论资排辈的那一套,江培安凭借一部《飓风营救》如今已经算是国内商业导演一线之列。

而且随着商业电影地位的不断提升,许多年后回头看,大部分人都会为《飓风营救》的票房感到震惊。

凭借这一部电影的成功,江培安就足以被载入影史。

“本来我是不够资格站在这里讲话的,毕竟台下的都是我的前辈。

你们为华夏影视行业抛头颅洒热血,我这样的年轻电影人是踩在你们的肩膀上前行。”

说到这里的时候,江培安很是感慨。

老一辈的电影人的确是对这个行业爱的深沉,大多数电影人都是为爱发电。

甚至还有变卖家产,只为自己的电影让更多的人看到。

比起后世圈钱、浮躁的电影圈,如今这些人显得单纯的可爱。

“从2000年开始,大陆电影逐步开始升温。

由于各大影片的涌入华夏,给大陆电影带来了不少的压力与灵感,中外联合制作成为电影制作的主流。”

说到这里,江培安看了眼台下的王忠磊,笑着道:

“大家都会反思,其中以两位王总的华艺为代表。

他们是华夏最早进行商业化电影制作的民营电影公司之一,也创造多个票房奇迹。”

事实上,以华艺兄弟为代表的民营电影公司,他们将华夏电影从“红电影带到现代电影”。

其中经历了第四代导演的伤痕反思,再到第五代的本土追寻。

华夏电影迎来了新生代的“解构”尝试。

所以在整个90年代华夏电影总的来说是经历了一个艰难跋涉的路程。

台下的王忠磊听到江培安提到自己,立刻正襟危坐,紧了紧衣服的领口。

江培安不由发笑,这位圈内有名的“钻石王老五”别看长相一般。

但绯闻可不是一般的多。

稍稍停顿一下,见台下众人大多都陷入深思,江培安不由再加一把火,道:

“如今国内各种以“贺岁片”等形式出场的商业娱乐片层出不穷。

这一切探索和改革都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外部背景。

那就是西方电影尤其是好莱坞电影对于华夏国内市场的冲击以及港台影音文化对大陆的潜在影响。

在这种多元文化的刺激影响之下华夏电影形成了它独特的九十‘年代景观’。

虽然九十年代的电影发展趋向比较纷繁复杂,但是其中却贯穿着一条清晰的脉络——中外互动。”

听到这个崭新的概念,台下的人们眼睛一亮。

“中外互动”这个词用的好啊。

以往的中外合拍片,大多都是一个旗号,合拍听起来比较好听。

但圈内人都知道,根本就是人家带着你华夏玩。

从先进的摄制设备,到完善的工业体系,再上升到票房的分润制度。

全程被人家牵着鼻子走……

是学习。

台下的陈大导点了点头,他的《荆轲刺秦王》就是由北影厂与日本新浪潮公司联合制作的史诗巨片。

还有诸如《夏日情动》《美丽新世界》《洗澡》。

以及今年年末即将上映,被誉为国产片之光的《大腕》也是中外合拍。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