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9章七窍开,混沌死(求订阅)(2 / 2)迦太基的失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至于事情暴露后,秦王会不会杀他,他一点也不担心。

秦国水工奇缺,对于修建河渠的人才更是稀少至极。

如果小型的河渠还能把控住,即便出了问题,也能及时补救。可这样三百里长的沟渠,涉及的地形复杂,涉及的人力众多,根本不是一般人可以驾驭的。

李冰父子,能修建都江堰,算是水利上的人才。

可让他们修建关中这条沟渠,绝对抓瞎,找不到方法。

强行为之,绝对会出现问题

没有他这样的水工人才,秦国还真的无法继续修建郑国渠。

在修建河渠上,他是无可替代的。

这也注定了,他很是安全。

“吕不韦不懂水工,不懂沟渠挖掘,倒是糊弄。可这位秦王政,传闻是墨家门徒,现在看来果然道行不浅,很快看到这条河渠的不足之处……泥沙淤积!”郑国思索着:“泾水的泥沙进入沟渠当中,固然会有淤泥肥沃耕地,可淤积问题会越来越严重,二十年内看不出什么。可在三十年后,泥沙淤积问题会显现出来。五十年后,淤积问题会加大,影响水利灌溉。”

“可在百年后,必然因为沟渠淤积,要重新规划河道,重新进行挖掘,开凿新的饮水源;或是修建一些辅助渠道。”

“最多利用千年,缝缝补补也是无用,很多耕地会被荒废……环境遭遇破坏,关中再也不是天府之地,而是残破之地!”

作为水工,郑国很明显发现这条河渠的不足之处,发现了对关中百年后,千年后的影响。

只是想着想着,郑国就是平静下来。

三十年后,河渠暴露问题,那也是三十年后了。

他已经四十二岁,未必能活到三十年后了,想的那么远也是没有用。

就在这时,郑国忽然感觉有人在靠近,立刻上前道:“拜见丞相,若不是丞相举荐,我也未必能被大王重用!”

吕不韦说道:“这是你有才能。只要有才能,在我大秦皆是可得到重用。公乘只是起点,你要勉励。”

郑国说道:“卑下,知之!”

吕不韦问道:“刚才,我发现你在唉声叹息,你得到爵位,应该是高兴,可为何叹息?”

郑国说道:“曾听人言之,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

“丞相以为当如何解之?”

吕不韦沉默着。

这个故事的大意是:南海的帝王名叫倏,北海的帝王名叫忽,中央的帝王名叫混沌。倏和忽经常在混沌的住地相遇,混沌款待他们特别周到丰盛。倏和忽很感激,商量如何报答混沌。

他俩商量说:“人都有七窍,用来看、听、吃饭和呼吸。唯独混沌没有,我们试着给他凿开。”

他们就每天凿一窍,凿到第七天,混沌就死了。

这是庄子的故事,都比较夸张离奇,却富有深刻的哲理。

混沌为什么会死?

因为没事瞎折腾,任意妄为而死。

吕不韦精通道家之学,自然理解这个故事的意思,开口道:“七窍,指的是眼、耳、鼻、舌,人类依靠七窍感知万物。可混沌七窍打开的那天,为什么却死了?因为人类需要七窍感知万物,可混沌不需要七窍感知万物。”

“强行给混沌开七窍,就好似让鱼儿长出腿,人类多长两个眼睛一般,看似为你好,实际上祸患无穷。很多时刻,君王给民众颁布法令,本质上为民众好,可实际当中民众却受法令之苦。”

郑国叹息道:“我进入秦国,为大秦修建河渠,有何尝不是为大秦这个混沌开七窍。混沌开七窍而亡,大秦也可能因这条河渠而亡。”

吕不韦说道:“河渠的工程量巨大,可我秦国控制着徭役规模,控制民众数量,还是问题不大的,不会拖垮秦国的!”

郑国叹息道:“我修建这条河渠,连接泾水与洛水,主要是可灌溉耕地,可增加关中北方的粮食亩产,这是其中的好处。可君上,可想到其中的一些弊端?”

吕不韦说道:“弊端是什么?”

郑国说道:“万物皆是要顺其自然,若是强行为混沌了开七窍,只会留下祸患。修建河渠的好处说了很多,现在说一下坏处。大王说的对,泾水的河流当中多泥沙,修建水渠后,泥沙会进入其中,时间长了会淤塞沟渠,最多三十年后就会出现问题,就要进行修补,这是第一弊。”

吕不韦说道:“第二弊端,是什么?”

郑国说道:“泾水当中多泥沙,直接将河水分流到水渠当中,会导致泾水当中河流水位在下降,导致泥沙在沉积,会让泾水变得更加浑浊,影响泾水。可能会破坏泾水附近的农业。这是第二弊。”

“第三弊,就是损害关中的整体环境。关中之地,以渭水为界,南方降水多,河流密集,多农耕为主;北方多干旱,降水少,河流水位低,多以放牧牛羊为主。此为自然之法。可如今却是修建河渠,强行将北方干旱之地,放牧之地变为农耕之地,会破坏关中环境。”

“最多不到二百年,关中会变得贫瘠,不再是天府之国,秦国只能迁都洛阳。”

“我为秦国开沟渠,好似为混沌凿开七窍,君子当谨慎思之。”

说着,躬身拜上。

很多事情,上位者听不听是一回事,可下属必须要说,这是君子的本质。

修建郑国渠有好处,好处是眼前的,可增加粮食产量,可让秦国国力强大。

可危害和不足,却是在未来的

第一个弊端,秦王政看到了。

第二个弊端,秦王政没有看到,可他还是说了。

最大的危害,这是第三个弊端。

短期会让秦国变得富裕,可长期而言,会破坏关中的生态平衡,在未来二百年,关中各种水旱灾害会增加。

吕不韦说道:“我当思之一二,你可呈交给大王……”

……

不久之后,赵政收到竹简。

竹简是郑国写的。

前面的篇章,写着修建郑国渠的好处,带来的益处。

可后面,却是写着郑国渠的危害,

赵政翻阅着这篇文章,神情叹息。

奏折当中,郑国说的修建郑国渠,会破坏关中的生态平衡,水旱灾害加重,二百年必然迁都洛阳。

郑国说对了。

西汉定都长安,可东汉却是定都洛阳。

难道,刘秀看不到关中的优势吗?

不是!

而是那个时代,关中已经生态失衡了,自然灾害严重,不适合定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