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很低,对于臣子的下限很低。
这种低要求,让秦王政对臣子很是宽容。
可这种低要求,也体现出秦王政对臣子的不信任。
在秦王政眼中,秦吏皆是奸民,皆是坏人。
可能有好官吏,贤明的官吏,可是过上一段时间后,也会变为邪恶的官吏,变为狡诈的官吏。
可能有官员,至始至终皆是清正廉洁,可这是少数人而已,好似天上的凤凰一般稀少。
多数的官吏当官,就是为了升官发财,就是为了自己的家人,为了自己的朋友,为了自己的家族等谋取利益,时刻损害秦国的利益,不断让自己变得肥起来。
这种观念下,秦王政变得性格多疑。
短短半年的相处,感知秦王政的这种心态,吕不韦颇为无语。
可能秦王政,在当年邯郸的时刻,受到荀况的影响。
荀况秉承性恶论。
不同的,荀子在秉承性恶论的时刻,却是坚信儒家的教化,严酷的法律之下,哪怕是本心邪恶之人,也会变为大德大善之人。
可秦王政却是坚信,十个秦吏当中有八个是奸诈,不可靠的。
即便有两個可靠,还有一个在奸诈的路上走着,准备损害秦国的利益,用来肥自己。
严酷的刑罚,可以让秦吏一时畏惧,可很快秦吏被找到律法漏洞,然后为自己谋取好处。
在某种程度上,儒家是正确的,靠着德行治国也是靠谱的,较高的德行会让秦吏放弃钻律法的空子,可弥补法律监控的不足;可从从一个角度,儒家又是错误的,因为德行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今天有德行,明天未必有德行。
……
此刻,已是四月份,各种花朵在盛开。
伴随花朵盛开,彼此交杂起来,显得分外的美丽。
华阳太后行走在花园当中,在旁边是弟弟阳泉君,四周的侍卫分散开来,遥遥的避开。
行走在百花当中,华阳太后问道:“事情如何了?”
阳泉君说道:“她死了,做事情很是干净,没有留下一点手尾!”
华阳太后说道:“这样,我就放心了!”
阳泉君说道:“在我的命令之下,鹿公攻击魏国,在攻击卷地的时刻,杀戮颇为惨重,直接斩首两万!”
想着这场杀戮,阳泉君的心情不平静。
在秦国之前,就是有斩首记功。
据说,在周武王讨伐殷商的时刻,攻克朝歌城,杀了很多殷商贵族。
到后来,周人与北方的犬戎,胡人等交战的时刻,也保持着斩首展现功勋。
只是到了春秋时代,春秋各国混战不断,可诸侯国之间彼此是亲戚,也不好下狠手,文明很多,会有不擒二毛,追击不超过五十步等等;可在秦国的敌人,主要是各种犬戎部落,杀戮起来,颇为狠辣。
到了战国时代,齐国也有斩首记功,可提着敌人的首级,换取一些赏金;
其他国家,也有斩首获得功劳。
只是秦国,将其制度化,将其变得标准化了。
斩首敌人一个甲士,可以成为公士;再斩杀两个首级,可以成为上造;再获得四个首级,可直接成为簪袅:至于不更,不再是靠着勇武,而是靠着集体功,百将(管一百人的军官)、屯长(管五十人的军官)不得斩首,得三十三首以上,盈论(杀敌不能小于损失),赐爵一级。
好似打游戏一般,可以不断的升级。
只是与打游戏,又是不同。
很多游戏,到了后面的时刻,会变得很是卡,想要升级一级变得分外困难。
可军功制度,普通平民到了不更,就开始卡,然后升级缓慢,甚至是退级。
随着秦国的发展,斩首记功变得不适应起来。
尤其是邯郸之战,秦军大败后,秦国高层开始反思起来,开始下意识的减少斩首记功的数量和规模,砍人头依旧在继续,只是不像过去那样大规模。
很多秦国高层皆是默认了,吕不韦的义兵主张。
不论现实当中,执行的状况如何,至少要面子上高叫正义。
就好似,强盗抢劫前,还自称死劫富济贫;某官吏贪墨前,还说着廉政。
可现在,鹿公在攻击卷地的时刻,却是斩首两万,却是违背吕不韦的命令。
这一切,皆是为给吕不韦添堵。
阳泉君说道:“此战,鹿公听从我的命令,违背吕不韦,必然会被吕不韦敌视冷落,未来再也无法领兵了!”
华阳太后说道:“无妨,鹿公年纪大了,已经六十二岁了,正好在秦国养老。我大秦少了一个老将,也无关大局。正好借助这个事情,警告吕不韦……让某人清醒一点。”
阳泉君问道:“这值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