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5章黄桃罐头(求订阅)(1 / 2)迦太基的失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魏王的诏书之下,市面上玻璃器皿少了很多,可依旧使用的很多。

魏王知道后,也只能叹息一声。

选择沉默。

作为君王,他能克制自己,选择不使用玻璃器皿,至于其他的事情却是不好说了。

龙阳君在行动,开始启动魏国的间谍,在调查墨炉铁的产量。

很多隐藏的门客,传回来消息。

收集这些信息,龙阳君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沉重。

不久之后,龙阳君拜见魏王:“大王,根据侯谍的情报,又是我的分析,在一位少府官员的描述当中,秦国一墨炉可炼化十五斤钜铁,每天可炼四次,大约是六十斤,而一把墨炉宝刀,需要耗费两斤到三斤钜铁,可炼二十把墨炉宝刀。这样的墨炉秦国有十个,每天可炼制二百把墨炉宝刀!”

“据说,墨炉炼铁可直接把铁融化为铁水,然后如青铜一般,浇筑到了模子当中,极为节省力气!”

魏王担忧道:“麻烦大了!”

铁矿最大的难度,就是融化困难,可现在秦国有秘术,可让铁矿融化为铁水,这样的锻造效率不知快了多少。

每天锻造二百宝刀,那十天就是两千把宝刀,一年就是七万宝刀。

当然,秦国不可能剑所有的钜铁,皆是锻造宝刀,而是锻造为戈、戟、矛、刀、钺、铍等长短武器,还要部分锻造为铁甲,提升其防御力。可按照产量计算,只需要一年的产量,就可装备一万秦军。

十年后,就是十万钜铁秦军。

那时,对于六国威胁极大。

“等一等……”魏王忽然想到什么:“为何秦国只有十台墨炉,若是有一百个,一千個,那不是产量大增?”

龙阳君说道:“不是只有十台墨炉,而是墨炉锻造需要火候,很多时刻工匠能力不足;其次墨炉炼铁,需要大量损耗墨炉,使用的次数多了,墨炉会出现破损。要及时制造新的墨炉!”

魏王说道:“可有法子,偷盗出秦国的墨炉!”

技术存在壁垒,可有实物在手中,还是能仿照出来的。

龙阳君说道:“秦人管理严格,墨炉的制造极为严密,报废的墨炉也是管理严格,没有秦王诏令,禁止外人进入。我魏国有一位侯谍,为少府官员的妾室,也是借助醉酒,打探出的消息。”

“墨炉如何炼制钜铁,墨炉如何进行烧制,这列为秦国机密,概不外传。想要窃取墨炉,极为困难。”

魏王听着,也觉得理所当然。

这样的军国重器,严格防备是必然的。

魏王问道:“还有什么?”

龙阳君说道:“昔日,墨翟善于技巧,善于守城,楚国深受其害。可太子政却是上善于炼制钜铁,善于制造技巧之物,长久之下,不知会制造出何等可怕之物。这样的贤才,又是秦国太子,对魏国威胁太大了,当杀之!”

魏王叹息一声道:“如何刺杀?在诸多的宫卫保护下,想要将其刺杀,何其困难!”

龙阳君说道:“难以刺杀,也要刺杀!若是不刺杀他,等到秦军来袭的时刻,我魏国如何抵挡,难道亡国亡社稷不成?”

魏王叹息道:“你看着去办吧,可不要牵连到我魏国,魏国太过弱小,经受不住折腾了。”

在战国初期,魏国经历李悝变法后,不断变得强大起来,西边击败秦国,东边击败齐国,南边击败楚国,可谓是威震天下,天下瑟瑟发抖。

然而马陵之战后,魏国实力受到削弱,从头号强国顿时沦为二流强国。魏国称霸中原的局面一去不复返,此后战国开始了齐国和秦国争霸的局面。

魏惠王时期,秦夺魏国河西,魏向秦割让上郡,秦夺魏曲沃、平周。

魏襄王时期,魏国联兵合纵,秦国被堵死在函谷关内,没丢失土地。

魏昭王时期,魏割让河东给秦国。

到了他这一代,楚夺取魏彭城、魏萧。

邯郸之战后,魏国收复河东地区,可稍后秦国再次夺魏河东。

到了现在,魏国只剩下大梁附近的城池,人口不到三百万,军队不到二十万,可谓是凄惨无比。

想着现在的局面,魏王就是心中叹息。

他也想要振作魏国,可魏国的局势却是不好。

一旦秦国集中主力,进攻魏国,魏国会有灭亡的危险。

能撑到现在,没有被灭亡,只是因为赵国和楚国的牵制而已。

魏国在天下之中,一旦魏国败亡,楚国失去遮拦,楚国必然危险;同样,攻克魏国之后,可直接从平原之地进攻邯郸。这可比秦军攻克上党,穿越太行山进攻邯郸,却是便捷很多。

可即便如此,魏国的局势依旧不好。

龙阳君上前道:“大王不能颓废,若是大王颓废,天下真的没有救了。合纵还是可以破秦。”

魏王点头道:“对,合纵可以破秦!”

唯一的希望,也只能靠合纵了。

龙阳君又是说道:“天下人皆可投降秦国,唯有大王不可投降秦国!东周君投降秦国后,被迁移到阳人,用来祭祀祖先。可这是秦人欺骗手段而已,不可以相信。最多不超过二十年,必将东周君贬为平民,夺其食邑,夺其宗庙祭祀。”

“楚国灭鲁国,不到还不到十年,就是把鲁公变为平民,夺其食邑。大王觉得秦国的仁慈,又是能维持多久!”

……

楚国,王宫当中。

楚王收到书信,书信正是阳泉君写的。

在书信当中详细的描述秦国的计划,炼制钜铁武器,威胁六国;同时靠出售玻璃,从六国获得钱财赏赐士卒;又是用这些钱财,用秦国购买粟米,储存在荥阳的敖仓当中。

等到敖仓彻底建立的时刻,就是大规模攻杀六国的时刻,局势对六国极端的不利。

看着书信,楚王沉默了。

不知该说什么。

楚国地大物博,单单从土地面积上看,六国的土地联合起来,也没有楚国的面积大。

可楚国土地巨大,却是地广人稀。

这样不利于军队的召集。

到了战国时代,各国皆是进入总体战时代。

谁能在较短的时间,征召大量的军队,谁就能取胜。

在魏国,秦国,赵国等,君王一声令下,只是短短一个月就能征召二十万大军;可楚国的人口,却是分散在四周,王令下达后,再度进行征召,至少需要三个月,才能汇二十万大军。

可那时,战争早就结束了。

同样,地广人稀,也导致楚王的权力受到制约。

秦国、赵国、魏国、韩国等,皆是郡县制,地方的官吏皆是君王任命,君王对境内的境内粮仓数、金库数、壮年男子、成年女子的数目;老人、体弱者数目,官吏、士人的数目,靠游说吃饭的人数,商人的数目,马、牛、喂牲口饲料的数目,了如指掌。

说简单一些,这四个国家皆是完成人口普查,境内有多少人口,多少耕地,多少财富等,皆是清晰可见。

可楚国也是实行郡县制,可因为楚国地广人稀,君王对地方的掌控有些不足,本质上依旧是分封制。楚国有多少耕地,有多少人口,有多少财富,楚王也不知道。至今楚国没有完成人口普查,很多数据皆是模糊的,只能靠猜想。

对于靠近楚国都城的附近的县,还有较大掌控力,可一旦距离远一点,那就掌控力大幅度下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