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如此,周易两年之前,找到了仁义书肆,把《古文观止》交到了掌柜宋仁义手中。
如今《古文观止》搅得南京纸贵,固然因着《古文观止》本身的质量,但和掌柜宋仁义的售卖,也脱不开关系。
“托小周先生的福。”
宋仁义听着店里伙计招呼,小周先生来了,连忙出迎。
宋仁义打心眼里佩服周易,不单单是因为周易是宋仁义老师的儿子,更因着近些年售卖《古文观止》,赚下了不菲的金银。
“小周先生,这是去年的账款。”
宋仁义把周易让进内室,沏茶寒暄几句,便开口道。
“相信宋师兄。”桌子上的账单,周易连看都没看,放到了一旁。
周易从怀中掏出了一张字条,递给宋仁义。
“吾文好法唐宋,何为文?
文以载道。《古文观止》,篇篇均为佳上。
初习文章,观《古文观止》,观之止矣。
宋濂。”
宋仁义神情严肃,慢慢读着字条,读到最后的落款,不由惊呼出声。
太史公!
太子之师!
朱元璋口中的开国第一文臣!
宋仁义的手有些颤抖,张嘴出声,声音同样有些颤抖:
“可是,太史公亲口说的?”
“不仅是亲口说的,还是亲笔写的。”
“小周先生,这你是如何做到的?”
“咳。”
周易清咳一声,挠了挠头。
方才宋濂听到他“为了活着而读书”之后,沉默良久,意欲起身。
周易趁着这时候,拿出纸笔,请宋濂亲笔写上了这两句。
起初宋濂并不想写这两句,可周易看着宋濂为难的神色,贴心地侧面提点了一句:
整理出家父的“遗物”之后,会第一时间给宋濂太史公送去。
若是不写……
宋濂听完,最终还是皱着眉写了。
“师父若在,定十分欣慰。”
宋仁义看着眼前的纸条,热泪盈眶。
在当世,文章词句,若是得了宋濂如此肯定,那绝对是一件幸事。
“宋师兄,还请麻烦你把这个字条制成雕版,再版时印在书上醒目的位置。”
“定安排手下最好的工匠,小周先生放心便好。”
见宋仁义点了头,周易喝了口茶水润喉,又道:
“《古文观止》这本书,下次再版,最后六章还请删去。”
周易写的这本《古文观止》,随后六章,不仅不是古文,而且还是未来之文。
周易在最后六章,写了六篇穿越之前的公文范文。
周易知道,虽然大儒宋濂,对《古文观止》赞不绝口;
但当今洪武皇帝朱元璋,却是根本瞧不上《古文观止》里的文章。
但朱元璋对后世的白话公文,却是一定会感兴趣。
原因无他,明朝的公文,文辞可能是真得好,废话是真得多。
朱元璋农民出身,虽然读过书,但也没完全读过。
这本书写作之初,周易是为了凭借它,获得直面朱元璋的机会。
混入文人圈子,大肆宣扬他周易得到了上天的示意,是一个面见朱元璋的方法;
在《古文观止》中掺杂些现代公文,祈求被朱元璋偶然发现,是面见朱元璋的另一个方法。
周易现在获得了长生道果,期望稳健行事,缓缓图之,
自然不希望《古文观止》中,有能够吸引朱元璋目光的东西。
毕竟,朱元璋不是宋濂,可不好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