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公廨以后,想起纪复的话,萧煜思忖片刻,托人从兰陵县那里带来了一份卷宗。
卷宗上记载,原身先父,也便是萧老将军自少时起便与还是世子的徐王相识,两人一同去边塞服役时成了生死之交。
后来齐齐攒了军功回来,一个沿袭爵位成了徐王,一个靠着军功封为彻侯。
后来萧家军每每出征,都是徐王负责运送他们的粮饷。
十三年前最后一战从边疆回来时,萧老将军接到一封八百里加急的信,说在边疆戍守的萧家大郎被围困,要他带兵去驰援。
彼时萧老将军身边只有三千子弟兵,且都受了伤,但想着对方是自己长子,老将军还是奔赴大夏北境。
就在这去支援的路上,老将军半途暴毙,那三千子弟兵也下落不明。
其妻闻讯,动了胎气,早产诞下遗腹子,而后撒手人寰。
那个遗腹子,也便是原身。
萧煜觉得很不对劲。
按道理说,萧家军每一次出征都会有家臣记录在案,那么原身长兄不可能不知道萧老将军的战事儿,也不可能不清楚他身边带了多少兵。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即便是要请求支援,也应该是向最近的诸侯请求驰援才是。
可偏偏他选择了离得最远的萧老将军。
不对劲,太不对劲了。
萧煜想查十三年前的事情,可发现这十三年前的事儿好像被谁抹去了一样,除了萧老将军,谁的相关文献都没有留下。
对此,他专门休书去询问了萧老夫人。
萧老夫人回信说,当年放着这些文献的卷宗都还没有送回来,负责送信的斥候便下落不明了。
紧随其后,萧氏子弟便接二连三地陨落。
而对于这件事,萧老夫人她们这么多年也一直在查。
只是每次要查到什么时,负责探查的斥候总是死于非命。
萧老夫人深谙事情不对,害怕继续查下去,唯一的宝贝孙子也要夭折其中,与其他宗妇商议之后,便只得将此事暂缓下来。
这一缓就缓了很多年,直到现在萧煜重提此事。
萧老夫人说,她查到的最后一点线索,就是徐王给萧老将军送粮。
看罢萧老夫人的信,萧煜默。
纪复是徐王扶持上来的人,如果徐王曾经对萧老将军做过什么,依照他说的那些话,难道纪复是在……
可还有个事儿。
兰陵萧氏好歹也是上品世家——能够不声不响截胡上品世家家臣,并将之抹除的,这大夏应该没有几个人吧。
夜深人静,少年扣着桌案,看着萧老夫人给的书信和卷宗,陷入了沉思。
一夜无眠。
……
在徭役的诏令下达后,郯郡在家的老人明显翻了一番。
他们为了感激萧煜,在郯郡内搭建了一处祠堂。
祠堂里供奉的石像,便是这个少年郎。
但是来供奉的人多为庶民与寒门,从无世家子弟。
直到十七日。
一个世家子弟醉酒来到萧煜祠堂,在这儿闹了一通后摔倒了萧煜的石像,并从从他的石像后面摸出一块布帛。
布帛上写着——
“镇妖宝符,压邪祟于此。除此邪祟,可解大旱。”
看到布帛上内容的人纷纷面色一变。
这里是供奉萧煜的祠堂,布帛在这里被发现,岂不是说萧煜就是那邪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