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二章 海商(1 / 1)八千公里加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康熙所谓的大动干戈,明显是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万一事有不谐,就要抄家问斩,开仓放粮。毕竟几百万的百姓,和几十个勋贵官员及其家属,孰轻孰重,没有什么好掂量的。

到时候,从户部倒出来的粮食所做的交易,以及收到的银子,自然就都不能作数。这种强权威压之下,众人自然不敢对康熙有什么想法和看法,但是在前台主持交易的胤禛和胤禵,就会集中所有人的仇恨,这下场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不过性命和待遇肯定是没有问题的,毕竟是皇子,即便如此短时间内也只能当个富贵闲人了。

这种做法,永远都只能是最后的选项。伤敌八百,自损一千,代价太大了。一旦使用强制手段,就会使得君臣离心,朝局不稳,康熙几十年积攒下来的威信也会大打折扣。

胤禵肯定是不会愿意看到这种情况发生的,于是再次确认道:“放心吧,皇阿玛,肯定没有问题。儿臣给出的时间,是充分考虑过不确定因素的。实际状况,应该会好很多。这算起来派人南下也有些日子了,结果究竟如何,再等等自然见分晓。”

此时,江南浙海关。

赵福善带着侍卫离京南下,已经一个多月了。

自己这一趟的差事,主要就是给四大恒的老东家董玉山撑腰来了。毕竟现在董玉山也投在了十四爷的门下,只是妥妥的自己人了。

由于是第一次出外差,自己带着宫里指派下来的侍卫紧赶慢赶,还是没能赶在第一批船队出海前到达。

这真心不是因为自己在路上耽误时间,相反比正常的速度还快了一些。只是没想到,这边的海商对于外贸的渴望如此强烈,更何况这次还是给宫里的皇子办差,各个都积极踊跃想要搭上这条线。

这年头,在江南做生意虽然富贵,但是朝中的靠山背景确实很差。满清虽然入关已经将近六十年,但是真正停止关内的大规模战争,是在康熙二十二年,施琅收复台湾之后,到现在不过十八载。

这期间,从入关开始打败了李自成的大顺军,接着又和南明朝廷打到了康熙元年才告一段落。然后紧接着三藩之乱,从康熙十二年打到了康熙十七年。最后是从康熙十八年开始准备攻台,一直到康熙二十二年收复台湾及澎湖列岛。

可以说整个清朝初期,朝廷统治的根基很不牢固。满族又是以少御多,只能选择重满抑汉的政策。

随着关内战争的结束,朝廷的重点才开始转向一直持续着的准噶尔战场。这时江南作为朝廷赋税重地的待遇,才开始逐渐好了起来。管制放松,设置海关,开展外贸。但是对于富庶了几百年的地区而言,只有富贵永远是不够的。

对于朝廷中属于自己派系官员的培养,一直都不曾停下过。就拿明初科举时的盛事来看,江南举子阵势之大,直接导致了官方选拔一分为二,单独列出南榜北榜。整个明朝二百七十六年,整个江南走出来的朝廷官员为江南的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唯一能与之有招架之力的,只有抱团非常紧密的山西帮。

但是现在,清朝已经在关内建立统治六十年了,整个朝廷竟然没有几个能为江南经济,说得上话且说话管用的代表人物。即使赚到了万贯家财,也难免惴惴不安。

因此,董玉山安排下人快马加鞭送来的指令,一到家族内部,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应。自家这是要攀上高枝儿了,比起其他只拥有江南本地官吏关系的几大家族,胤禵的皇子这个身份,显然不可同日而语。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这位皇子不只是对钱感兴趣,对于海商外贸也还挺感兴趣。

于是不必等董玉山本人从京城赶回来,就先组织自己船队出海,同时向经常合作的海商发出邀约,一道前往暹罗占城进行粮食采购。这是个大家都非常熟门熟路的航线了,几乎不存在什么风险。现在洋流风向正合适,争取一个月之内打个来回,给十四爷献上一份大礼。

于是赵福善在粮食到来之前,就彻底闲了下来。作为胤禵的代表,被浙海关这边的大海商们奉若上宾。如果不是实在不合适,估计都有人要给他送几个小妾。

作为宫内混出来的正当年的太监,赵福善对于“主忧臣辱,主辱臣死。”这句话的理解,甚至远超一般的官员。自己从到浙江的这一刻起,要做的就是当好一个吉祥物,陪着董玉山一起,鼓励其他海商一起出海,去往暹罗占城等地,给十四爷把粮食运到天津卫。不愿意主动支持没关系,但是敢下绊子,就可以试试宫里侍卫的刀快不快了。

现在愿意出海的海商,船队都已经出海多日,赵福善每天就到海边的山上眺望远方,等着船队早日回来。

这一日上午,赵福善和董玉山又来到海边的山上,还是照例问道:“老董,你之前说,快的话得三十天左右就可打一个来回,这都二十好几天了,还没有任何消息,能靠谱吗?”

董玉山道:“赵公公……”

“叫老赵,不敢称公公。都纠正你多少次了,咱们都是十四爷的手下办差,就是一个战壕里的兄弟,不必如此客气。”

“是的,老赵。三十天内打一个来回,这之前是有先例的。而且经过长时间多次的出海,现在船和帆都又有所改进,理论上来说会更快一些。但是大海之上不可控的因素太多,很多时候大家都是提着脑袋在海上混饭吃。”

“究竟多长时间确实很难保证,但是这么多批次和数量的船,肯定不会同时都出问题。不会耽误十四爷的事儿,这点可以放心。”

赵福善听得这话,只能暂时作罢。海上的事情,自己现在也无能为力,剩下的也只有祈祷老天开眼,让这件事情顺顺利利。

接着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起来,问道:“老董,之前在京中你店里,听你提起其他几家大海商,都有大背景,才能在这一亩三分地,把海上贸易做的风生水起。”

“来的这些时日,该见到的也都见到了,杂家也没看出谁有什么大背景,这是怎么回事儿?”

董玉山听到这般问话,不由一阵苦笑道:“老赵,在你看来得是什么样的职位,才能称得上是个大背景大靠山?”

“这江浙之地,能称得上是大背景大靠山的,也只有两江总督、闽浙总督以及江宁将军、杭州将军这四位了。莫非还能有其他人不成?”赵福善略微诧异道。

朝廷作战以八旗将士为主,按照是否留在京城分为驻京八旗和地方驻防八旗。在全国地方共设置十四个地方驻防八旗的将军,均为正一品武官。其中涉及江南和东南沿海地区的将军就有四个,分别是江宁、杭州、福州、广州四大将军。这些人虽在地方,但仍属京官,其上司依然为各旗都统,属于带着天线的实权派。

董玉山只能无奈的摇摇头,还真特么阶级差异太大。想想也是,就算是上面这四位,见到皇上或者十四爷,不还是得自称奴才吗。至于其他人,想自称奴才,还不见得有这个机会。

只能解释道:“老赵,你有所不知。在咱们这地界,别说是将军总督了,能攀上巡抚也已经到顶了。”

“将军总督这些大爷们,能收银子办事儿,甚至是收银子不为难咱们,就算是不错了。至于攀交情,谈生意,那是想都不敢想。”

赵福善知道是自己不了解下情,闹了笑话。于是开怀道:“那老董你以后要发达了,咱十四爷可是皇上最疼爱的儿子。”

“按照祖制,皇子十岁就应该搬出后宫,等到封爵之后,分府出宫居住。看皇上现在这意思,十四爷大婚之后也不一定舍得放出宫。除了太子爷之外,只有十四爷有这份儿待遇。”

“跟着咱十四爷,肯定是前途远大。”

董玉山心思活泛了起来,平日里到哪里去了解这些详情。甭说是自己,就算是一般的地方大员,恐怕也难以摸清楚其中内情。

结合自己现在的条件,除了在公事要好好完成十四爷交代的差事。最好,私下里也能给十四爷做点什么,毕竟要想让十四爷记得住自己,还是要经常刷刷脸才行。

可是自己现在除了能跑腿办点事情,也只剩下银子了,可替代性也太强了。得好好弄清楚十四爷的需求,才能投其所好。

不如回去之后想办法给十四爷弄套宅子吧,内城搞不定,就在三个城门边上找找看。顺便再给十四爷送些江南的女子,少年慕艾,总是能打动十四爷。十四爷应该很快就要成婚了,嫡福晋也好,侧福晋也好,肯定都是选秀时候的旗人女子。这旗人女子,哪能和咱江南女子相比。而且现在是成婚前送,还无所谓。要是成婚后再主动送,那可就真的得罪人了。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