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四章 重回洛阳(1 / 2)凤凰笔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从黄巾小兵开始第一百一十四章 重回洛阳

曾经的尹阙龙门,如今成了洛阳的南门。

回到洛阳,楚歌同样没有大张旗鼓,他甚至没有提前通知其他人来接驾。

和典韦与一众侍卫下了火车后,众人转道乘坐马车,往皇宫赶去。

离去将近两年,洛阳的外城早已建设好,透过车窗,鳞次栉比的房屋印入眼中。

看着笔直整洁的街道,街道两旁逐渐长大的果树,还有那上面垂挂下来的青果,树下孩童欢声笑语,房屋里偶有传出的笑骂声,大乾的与日繁华,让楚歌心生安慰。

马车一路前行,很快到达皇宫。

进了内城后,楚歌就派展飞去禀报,所以没有发生皇帝回宫被人拦在外面的乌龙。

“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得到通知的蔡琰带着一众大臣在宫廷外迎接楚歌的到来,一伙拉车的车夫虽然在马车转入皇城大道心中就泛起滴咕,可还是不敢相信自己等人拉的是当今陛下。

一众人哆哆嗦嗦地接过路费,转头才发现不对,自己等人不应该接陛下的钱啊。

能拉陛下一趟,可是光宗耀祖的事,回去还能吹好久呢,怎么就下意识地接过了钱呢,真是该死。

“诸卿无需多礼,都回去吧。”

和就别的一众大臣寒暄了两句,楚歌打发众人回去,他此刻只想陪陪家人。

“陛下。”

这天晚上,楚歌终于实现了大被同眠的梦想,之前蔡琰和貂蝉害羞,加上刚在一起,楚歌也就没勉强两人。

今次回来,正所谓小别胜新欢,浓情蜜意一阵,楚歌就拉着两人躺下了。

第二天起来,楚歌和蔡琰往议事厅走。

一路上,楚歌发现皇宫中的女官多了很多,皇宫内院的侍卫也换成了英姿飒爽的女兵。

“琰儿,管理国事,可有遇见为难之事?”

边走,楚歌边向蔡琰了解国内的大事。

通过蔡琰轻声细语的讲述,楚歌也大致了解了国内的事情。

首先是人口方面。

社会环境安定后,加上官方的鼓励生育,大乾各地迎来了首批婴儿潮。

尤其是楚歌率先起事的巴蜀之地,因为安定的更早,首批婴儿大的已经有五六岁,小的也有两三岁了。

而且这时代没有太多其他的娱乐,老婆孩子热炕头,一到晚上,家家户户忙着造小孩。

是以,每家每户的小孩几乎一年一个的出生。

不比以往,因为有楚歌防范未然,投入大资本发展医学,率先解决的就是孕妇难产,和小孩子早夭的问题。

所以除了个别不幸的人员,其他生产的孕妇和出生的小孩,基本上已经能健康成长了。

然后是教育方面。

因为他大力提倡教育,所以如今的大乾,村村都有小学,镇镇都有中学,甚至更高一级的高中,都已经在官府的计划当中。

随着几年过去,大乾的文盲率大幅度降低,除了那些老年人,如今的成人和适龄儿童,都已经多多少少地认识一些字,以及会一些简单的加减乘除。

因为受限粮食产粮,大乾的小学生,会补贴一顿午餐,可中学生就没了这样的待遇。

除非是那些成绩特别好,又家庭特别困难的学子,学校才会酌情予以减免学杂费。

不过此时正是大乾飞速发展的时代,各行各业都需要人员和人才。

小学毕业后的孩子,虽然比上不足,可比十多年的百姓,乃至那时候的读书人都不差了。

他们不愁找不到工作。

还有志气向上爬的,可以报名做官府的小吏,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虽然如今因为读书人增多,官吏的升迁不能像之前一样容易,可也没有杜绝了上升的通道。

数学成绩好的,往往被各地的商贾争相聘用,做账房、做掌柜的不少。

最后,蔡琰总结道:“各项仁政都需要吃食补助,是以很多政策无法做到尽善尽美。”

楚歌点头安慰道:“琰儿已经做得很好了,大臣和百姓都在夸你治政有方呢?”

“臣妾不敢。”蔡琰做了个万福道,“臣妾只一心想着替陛下守好这个国家罢了。”

“辛苦你了。”楚歌拍了拍蔡琰的手道,“至于粮食,朕已经在海外找到高产粮种,待再过几年,天下就不缺粮食了。”

“真的吗,陛下?”蔡琰睁着大大的眼睛,自幼看书加上参与国事两年,她比很多人都明白粮草对于国家,对于百姓的意义。

楚歌笑着点头道:“朕自然不会骗你。”

蔡琰也高兴起来:“圣天子在世,故有祥瑞诞生,从此百姓多福矣。”

两人说笑着踏入议事堂的大门。

一番君臣对奏后,楚歌又了解了一些其他事。

虽然这些事贾诩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命人送来简报,可简报写得再详细,也比不过亲自听到众人的诉说。

大臣们率先说起各地的产业布局。

说起来好笑,古代治政,往往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因为楚歌这个皇帝关心商事,把商人的地位大幅拔高,加上经过这些年的发展。

大臣们发现,商业发达了,国库确实殷实了很多,国库殷实后,各项政策有钱有底气做得更好了。

另外,国家有钱了,他们的俸禄也提高了,方方面面都在变好,现在可就没人滴咕陛下厚爱商贾了。

因为楚歌早早制定的策略,所以各地产业基本上都因地适宜,经过培训的治政人员也没有看到哪行赚钱就上哪行。

之前有些人这么做了,虽然把地区的经济搞好了,可产业布局乱七八糟,一开始市场繁荣时,自然做什么赚什么。

可碰上有优势的其他地方,别人因为地利关系,人力关系,交通关系,价格有优势,就大败亏输。

这种情况一多,自然被监察院的人看在眼中,消息传到楚歌耳中,一看那些官员胡搞乱搞。

明明没煤炭的地方,一听烽火煤供不应求,就去其他县城进货,然后拉回来制造后再运出去贩卖。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