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百五十三章 秦王一统天下之路(1 / 2)上善若无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秦国灭楚之战,堪称战国时代规模最大的一场决战。

被动员起来上前线的秦军数量,高达五六十万之多。

而为这些秦军提供后勤支援的,则是有三四十万的规模。

之所以动用的民夫数量少了,并非是秦国拉不出这么多的人来,而是因为秦国的铁轨已经铺设出了函谷关,一直铺设到了颍川郡这儿。

轰轰隆隆的火车昼夜奔驰,动辄一趟就是运送数以百万斤的物资抵达颍川郡,这种恐怖到了极致的运输能力,是这个时代的人所难以想象的。

秦军动员的民夫们,更多的是用四轮马车将物资从颍川郡送到前线去。

出任秦军主将的,依旧是威名远播的王翦。

与历史上不同的是,这一次王翦没有用拖延战略,生生拖死楚国,而是选择了直接正面对决。

促使他做出改变的,一方面是秦军战斗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像是全面普及质量高超的铁制兵器与甲胄,像是强大的骑兵集团,像是无坚不摧的秦王炮等等。

而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让他头疼的后勤补给问题,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关中蜀地出产的粮草布匹,以及其他各种军资可以用让人膛目结舌的速度用到前线来,有了这么强大的军队,又有了如此爆表的补给能力,当然是要打决战了。

与王翦对战的,是楚国名将项燕。

楚国与各国不一样,这个国家因为部落众多,疆域广袤,所以与其说是一个国家,不如说是一个大联盟。

楚王是这个联盟之中实力最强的,而其麾下的贵族们也是各自有着各自的地盘与军队,算是一个个的半独立王国。

这还是在吴起变法之后,争取到的好处。

在吴起变法之前,楚国的贵族们都是独立王国。

楚国贵族们,每年都按照一定的比例给楚王提供各种物资,粮草军械布匹特产乃至于美人。

至于军队,每到需要打仗的时候,楚国境内的大小贵族们,首先是要决定愿不愿意出征,愿意出征的话就带着你自己封地的兵马去集合。

愿意出征的贵族,可以有权分享战利品。

若是不愿意出征,那也是按照约定俗成的规矩,向大王提供一定数量的军士与民夫。

这就是楚国的真实状况。

当秦国大军打过来的时候,楚国上下都知晓,这是真正亡国的危机近在眼前。

所以几乎所有的大小贵族们,都带着各自的兵马民夫与装备军资粮草等等,聚集起来准备应对秦国的攻势。

毕竟他们也很清楚的知道,覆巢之下无完卵。

秦国用的可是郡县制,没有贵族生存的空间。他们这些楚国贵族,就算是勾结秦国投降了,顶多也就是免死而已,可传承了数百年的封地与贵族的身份,却是必然会被收走。

对于贵族们来说,这是无法忍受的事情,所以众人抵抗秦军的热情很高。

前任楚王因为一直对秦国卑躬屈膝,被众贵族们给废了。

后来昌平君造反,贵族们立刻拥立他为新的楚王。

当然了,明眼人都知道,初来乍到的新楚王并没有什么实际力量,所以楚国贵族们将其安置在淮南地区的寿春城里,他们自己则是推举出来了能征惯战的项燕为主将,带领大将抵抗秦国大军。

因为各地贵族们的反秦热情很高,所以楚国这次动员起来了一支总数接近五十万规模的庞然大物。

算上后勤民夫的话,其人数甚至还在秦国之上。

在这个时代里,秦楚两国能够动员起来如此庞大规模的作战力量,绝对是世界范围内的独一份。

什么罗马军团,一个军团也不过数千人而已。

当然了,无论秦军还是楚军,真正的精锐只是小部分,大部分还是炮灰兵,以及大量的囚徒城旦,赘婿工匠等等。而真正的民夫,主要只是负责后勤运输而已。

没错的,这个时代里做赘婿的是没前途的,不但打仗要去当炮灰,平日里但凡是有徭役,也是第一个安排赘婿上前。

若是某个姓宁的赘婿穿越到这个时代里来,别说写诗泡妞了,一年三百六十天不是去战场就是去干徭役,累也累死了,还写诗?

项燕的能力很不错,他也很清楚楚军的人数虽多,可国力比不过秦国,真上了战场面对面硬碰硬的话,很大可能会战败。

实际上从长平之战开始计算,能够在野战之中重创秦军的,只有信陵君与李牧。

项燕不觉得自己比那两位强到哪里去,所以他将楚军布置在了商水,上蔡,平舆一带地区构筑坚垒,进行固守。

他的打算就是拖,拖住秦军主力,再派遣奇兵去袭扰秦军的运输线,拖到夏季天热的时候再打。

项燕打算拖下去,可王翦却不愿意拖延。

为了击破楚军的坚垒,他直接调用了大量的秦王炮,对着楚军坚垒直接输出。

在火炮的强大输出之下,楚军耗费无数炮灰们性命搭建起来的坚垒,就像是豆腐一样不堪一击被轻松击破,秦军锐士随即冲入其中,将一座座的坚垒击破。

楚国也从赵国那儿得到了火药的秘密,也调动自己铸造的火炮与秦王炮对轰。

可楚国的冶炼技术不过关,大炮上甚至有不少的气泡。

而火药方面,则是配方比例不对,不是威力太弱导致射程不够,就是威力过大直接炸膛。

在与秦军的炮战对轰之中,毫无疑问的败下阵来。

眼看着拖延这一招没用,项燕就打起了袭击秦军后勤补给线的主意。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