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7章:科举武考有多难?(1 / 2)太史春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严从汉一行三人,回到古庙,直接来到了陈老夫子的石屋。

三人行过礼后,面向陈夫子而坐,向陈夫子讨教科举武考之事。

“学生愚笨,对当朝科考制度只知大概,不知其详,还望夫子赐教!”

严从汉毕恭毕敬地说。

陈老夫子起身,来回踱步,思忖半晌,才慢慢开口说道:

“科举武考,与文考一样,由唐朝女皇武则天所开创。

但是,由于历史上某些朝代重文轻武,科举武考制度曾数次被废,而后又数次兴起。

数废数兴,但废多兴少,因此,纵观历史长河中,真正通过科举武考之路,成长起来的名将,屈指可数。

而今所处的后汉王朝,由于边防不稳、战事频仍,朝廷不但需要大量兵丁,也需要更多出色的武将。

因此,从前朝洪启皇帝开始,科举武考制度便又兴盛了起来。

这一时期,由此渠道成长起来的军事将领,较其他朝代多出了许多。

当下这个后汉王朝的科举武考制度,与文考制度极为相似,且考试时间、考试等级、考试所获取的功名等等,很多方面均与文考高度雷同。

比如,考试由低到高,共设为四个等级,分别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只不过为了与文考相区别,人们往往会在考试等级前加上一个武字,如武院试、武乡试等。

参考人通过考试后,所获得的功名等级便是:武生与文秀才相同、武举人、武贡生、武进士殿试前三名为武状元、榜眼、探花。

按照历史上许多朝代的科考制度,参加院试时,必须经过三次预考,过关之后,才能正式参加院试,博取秀才功名。

也就是说,一名普通的学生,要成为秀才,必须参加四场考试,并且过关斩将,一路通关才行。

这就是为什么古代许多读书人,终其一生,连一个秀才功名都无法获得的原因所在。

因此,古代所谓的秀才,放到任何一个时代,绝对都是有着真材实学的知识分子。

因为难,非常之难!

当下这个后汉王朝,科举武考的制度,与文考同样极其相似。

唯一的不同点在于:参加武院试的学生,不必像文考生那样,先要经过三场预考。

只需参加当地州县主管军事的卫、所统一组织的武学,学习期满后,便可直接参加武院试。

由于你的师父胡一彪,本是武举人出身,再加上他与蜀王府关系亲密,在当地威望极高。

所以,他所创建的镇川镖局便兼具了卫、所武学的功能,可以集中培训生员,而后直接参加武院试。

而武举出身的胡一彪,同时又可作为弟子们的禀保人。

与文考一样,武院试在县城举行,乡试在省级州府举行,会试在京师举行。

而殿试则是在皇宫大殿之上举行,由皇帝本人出题监考,最后钦点前三名。

当朝武考规定,不论哪一级考试,所考科目均为武科三门、文科两门。

武科为:弓马骑射、马上技艺以及臂力。

文科为:武经七书、时务边防策。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