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四位内阁大佬的修改,朱由检的小作文,招贤令总算能见人了。
宋应星这才凑了过去,招贤令糊了满满一面墙。
“易传曰,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出现有大才的人后,则天下的秩序得以明了,是为文明。人类文明史,亦是一部材料史,材料者,吃穿住行所用物之来源也……朕将第一代材料的特征材料为石器,故其文明处于石器时代……第二代材料的特征材料为青铜……第三代材料的特征材料为铁器……”
招贤令洋洋洒洒近万字,都可以组成一本书了。
宋应星飞速的看着这些文字,而这些文字就像跳到他眼中,心中一样,看完后,竟能一字不落的背下来了。
看完后,宋应星呆立在这招贤令前,这些文字自动在他脑海里汇成图像,他仿佛看见先祖们如何燧木取火,如何用石头砸成石器,用石器打猎,然后定居,分化为游牧和农耕两种文明。
接着有一个才智高绝的人从失火的森林中领悟了如何冶炼青铜,到了春秋战国时代,这种青铜竟然应用到了华夏文明的方方面面,吃喝拉撒竟然没有一样能离开青铜,这就算青铜盛世。
这从明朝和明朝前出土的金石文物,和金石学著作可以得到印证。
到秦朝,冶铁发达起来,逐渐淘汰了青铜,以至于到明末,青铜只被用来铸钱……
孔夫子之前相当长一段时间前,不知道是仓颉还是谁发明了文字,并将文字写在了木渎上,竹简上……后来,蔡伦发明了纸张……
之后是音乐史,石器上、骨器上的音乐,到弦乐……
……
宋应星看着这篇招贤令,只感觉整个人的世界观都颠覆了。
回想起儒家教导要复归夏商周三代之治,他现在感觉尤其好笑,难道要复归那种老百姓普遍不认识字,浑浑噩噩的年代吗?
他的心间激起了一道闪电,宋应星悟了。
治世之道,不在求之于古,而在于求之于现在,因为古时的人,社会较大明更为简单,单纯,照搬古时人的思想,是求不到如何治理现在的经验的;
不在求之于儒,而在求之于技术,求之于能立足在整个人类发展这一高度的学问上。
有了技术,有了青铜、铁器,耕作更有效率,一亩地也能养活更多的人了;有了高屋建瓴的学问,才能谋划万世——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
这个谋,要建立在足够高远的见识的基础上。
而圣上倡导的将万事万物都分开来专门学习,最后综合在一起,开启新一轮的“燧火”、“青铜”、“铁器”革新,将影响所有人的生活,这才是一项比儒家更宏伟的事业,它的影响必将比肩于人类从石器转用青铜。
宋应星不再迷茫,多年来,对各种技术的积累,让他得以看明白,朱由检真正要表达的是什么。
这是一种新的世界观,在这个世界观里,不再有神,有孔圣,有仙佛,有上帝的存在,这是一个人类自强不息,生生不息的世界观。
朱由检自己都没料到,这里会有一个如此顿悟的人存在,他只是想简简单单的找人设计,制造火器,省时省力,批量化的生产燧发枪,有膛线就更好,能定装火药就更好了,有底火击发就最好了……
之所以写这一篇材料-人类史,也是希望大明的读书人不要太傲气,一心只读圣贤书,以至于最后没有读书人来应招,帮他做火器。
紧接着,宋应星再次看向那首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这是何等的气魄雄伟,又何等的高处不胜寒,寻遍世间无知己,又是何等的众人皆醉我独醒。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