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霸三国,开局先偷孙吴的家第一九一章 建立新的教育体系
有了典农司、监察司、兵马司,丁宽就建立了坚固的统治基础,但要想把这五州治理好,仅仅这三司肯定是不够的,因此丁宽的骠骑将军府之下,还要设立其他的功能机构。
作为穿越人士,丁宽对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非常关注,甚至一度有过将教育司,提升到与根本三司同样的地位。不过此时的时机,还明显不成熟。
大汉其实私学非常盛行,并不是很多人所说的世家垄断了所谓的教育权,与其说这些世家垄断教育权,不如说他们是学阀更加恰当。
只是要接受教育,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大汉的黔首百姓连吃饭都成问题,哪里有能力让家中的子女去读书?
因此从结果上,就是能够读书识字的人,大部分都是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家庭,而底层的黔首百姓根本没有受教育的机会。
而且大汉的私学也同样以经学为主,虽然私学的风气还比较开放,但教授内容与黔首百姓的日常生产生活,关联度却很小。
这样的教育体系,实用度不足,除了少数有远见的家庭,其实黔首百姓送子女去读书的意愿,也同样不高。
丁宽要推广的教育,就是最简单的基础教育,在降低教育成本和学习难度的同时,提高教育内容的实用性,由此来提升底层百姓送子女读书的意愿。
这么多年的试行,丁宽在自己农庄内部和军队之中,推广的小学堂体系,已经非常成熟了。现在丁宽就是要把这个体系,在将军府控制的屯田体系和军队体系,进行全面的推广。
这个小学堂体系,将不仅是针对那些体系内的人员,这些人员的子女亲属,也同样会被接纳进入这个教育体系。
虽然丁宽的主动推广,仍然限于将军府控制的体系之内。但所用的教材等却并不保密,如果有地方上的人愿意效彷,丁宽也会乐意支持。
而丁宽在青州试办了几年的技术学校,也同样效果良好,丁宽将会通过教育司,把几个技术学校体系都推广到五州之内。
每个郡国至少会设立一套技术学校的教育体系,甚至有些接受度良好的郡国,可以多开立几所技术学校以辐射更多的人口。
这些技术学校,负责传播的都是各类实用技术。无论是农校、医校、还是军校之中传播而出的军民两用技术,都可以使得学校的学生毕业之后,有一技之长。能够迅速的提升自己家庭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因此对黔首百姓而言,更具吸引力。
就如后世改开之初,刚刚大规模加大教育投入之时,很多中专、技校、职高之类的专业技术学校,对很多贫困家庭的吸引力,还在大中专教育之上。
这些基础的教育,提供的都是尽量实用和基础的教学内容,为的是给更多人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使得这些处于最底层的黔首百姓,有机会逐步改变自己的人生。
这些基础教育,会给那些有天赋、有进取之心的人,提供打下根基的机会。虽然这种基础教育,对于精英而言,似乎过于简单,并不能培养出精英来。但其实精英并不是教育出来的,而是自己专研、学习出来的。
丁宽虽然更看重基础教育,但也不会无视精英教育,要搞技术研发,推动自然科学研究,肯定缺少不了精英,尤其是技术类的精英。
因此在这些基础教育的基础之上,丁宽准备再尝试设立更高级的学校。这些更高级的学校,教学的内容与普通人的生活就会略微脱离开来,更加的抽象,更加的理论化。
这种高级教育,在丁宽的眼中,其实已经有些后世大学的雏形了,能够从这个高级学校毕业的学生,在大汉这个年代,其实已经自动进入了精英这个行列。
高级教育的学校,暂时并不需要设立太多,既没有足够的师资,也没有足够的生源。丁宽暂时只准备在下邳设立这么一所,综合性的高级教育学校。
当然,未来如果社会普遍的教育水平有效提升了,这种高级教育学校,可以按实际需要,再多设立几所。如果真的发展到这种程度,就代表着丁宽所设计的这个新教育体系,已经完全成熟了。
丁宽要通过基础教育、技术教育和高级教育三级体系,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教育体系。
在基础教育和技术教育阶段,教学内容与儒家的经学基本不会交叉,最多是截取一些儒家、法家教育的零星内容,放入到这些体系之内。
但高级教育学校,丁宽就会引入更多的儒家经学和法家的内容,让这所学校的学子,与现行的经学体系,有一定程度的融合。
丁宽不喜欢经学,但不会彻底的否定经学,在技术性管理能力缺乏的年代,儒家经学和法家思想,都有其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丁宽要的是改变儒家的独尊地位,避免儒家经学内容对社会思想的垄断,甚至压制自然科学发展的局面。但丁宽并不准备彻底否定儒家。
哪怕是到了后世,自然科学已经非常的发达,儒家的很多思想,作为处世哲学,仍然有着极大的意义,丁宽需要的只是避免社会思想的腐儒化。
丁宽为什么之前一直在拉拢士人,避免与士人激烈冲突,因为丁宽手下没有足够的人才,能够替代这些士人。但当丁宽的教育体系真正成熟起来之后,就能彻底摆脱这种尴尬的局面。
当士人再不是社会管理阶层的唯一来源,儒家的垄断的地位,自然就会被削弱了。同样的,只有有了自己的人才培养体系,丁宽才能有与士人正面叫板的能力。
否则,即使丁宽凭借手中的武力,一时压服士人,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丁宽在时,凭借自己的威望和号召力,虽然有信心压制那些士人。
但人的寿命只有短短几十年,丁宽一死,他的后人就不会象开国之主丁宽一样,具有强大的统治力。士人也必然要重新反弹,没有能与士人竞争与平衡的新阶层,很多压制士人的政策,注定要人息政亡。
历史上的曹魏就是如此,曹操对世家大族一直在打压,但曹操死后,他的继承人,就再没有能力强力打压世族,只能向这些世族进行妥协。甚至弄出九品中正制这种怪胎制度出来。
丁宽搞的新教育体系,对于汉人来讲,还是比较新奇的东西,大部分人对这个新教育体系的认识并不深,因此能够掌管这个重要部门的人选并不多。
最后,丁宽只好请出了自己老丈人郑旻,来执掌这个重要部门。
郑旻早年就做过太傅陈蕃的掾属,因党锢之祸还被免官流放过,才回到家乡以教授蒙学为生,他其实对出仕做官的意愿一直很强。
只是郑旻无子,就一直把女婿丁宽视为继承人,才一直在扬州帮助丁宽执掌家业。他对丁宽一直在弄的这些教育体系多有参与,这次得了丁宽的邀请,欣然重新出仕。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