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发现自己所处的环境和后世知道的不一样,他有时候真的怀疑是不是一场梦了,后世他并没有记得有皇太孙遇刺一事,而且锦衣卫也和他知道的不一样。他知道等自己继位之后就废除了锦衣卫,但从目前看来,锦衣卫还是有用的,作为职业军人,他深知情报的重要性,所以锦衣卫还要保留,只是要将其细化、限制权力才行。
伤稍微好一些后,朱允炆还是经常去乾清宫协助朱元璋处理朝政,朱元璋看到他也很高兴,因为现在乾清宫已经玻璃化了,大块玻璃已经替换了窗纸,整个大殿亮堂了不少,让年老的朱元璋感觉舒心了很多。
朱允炆进来之后,就递上一个奏折,朱元璋诧异的接过来,看了一下,笑道:“允炆,你打算改行做农夫、工匠了吗?”
“孙儿没有,孙儿只是觉得朝廷对于农桑水利以及钢铁之事不够重视,所以想加强这方面的投入,让大明的农业产量和工艺水平能够提高,能够让农户种出更多的粮食,让将士能够使用更好的刀剑。”
“劝课农桑乃知县之事,钢铁、武器有工部负责,为什么要另设机构呢?”
“皇上,孙儿以为知县多为科举而来,精通四书五经,但对稼穑农桑却未必精通,所以大明的粮食亩产一直上不去,所以孙儿认为应该有专门的人研究这个事情,之前大多靠个人研究,发明出来,朝廷给予褒奖,这种方式进展太慢。钢铁之事也是如此。孙儿认为设立农学院和工学院专门进行发明创造,然后给予地方官、农户和工部指导,让他们专事生产即可。”
“发明创造?允炆你倒是有些新词啊,你的意思朕明白了,就是让农学院、工学院专门从事这个发明创造,”朱元璋用手指敲了敲脑袋,道:“这个能有用吗?”
“孙儿认为可以一试。”
朱元璋也有点兴趣,踱了踱步道:“允炆你需要朕做什么?需要多少人?每年要多少钱?”
“皇爷爷,允炆不想搞的动静太大,想把这两个院设在詹事府下面,一共需要五百亩土地,农学院、工学院都设在秦淮河的边上,这样用水方便。另外农学院需要二十户种田能手,工学院人手要多一些,做玻璃的、炼钢铁的、打造兵器的,具体人手允炆打算和严尚书一起商量一下,毕竟如果真的做得好,肯定要和工部有很多交流。”
“恩,这个倒是可以,朕会明旨宣布这个事情,不过这两个部门朕给不了你太多钱,这两年国用紧张,恐怕群臣不会赞同。”
“没关系的,皇爷爷,农学院只要能维持就可以了,工学院允炆打算把东西拿出去卖,这样就可以自负盈亏了。”
什么?朱元璋愣住了:“你堂堂皇太孙,怎么能做商贾之事呢?”
“皇爷爷,孙儿当然不会做了,孙儿会找其他人做的,比如这次的玻璃,允炆觉得就可以卖不少钱。”
“玻璃?你要卖?”朱元璋看了看窗户:“这个东西不是皇家专用吗?”
朱允炆耸然一惊,赶紧拉住朱元璋的手,道:“皇爷爷,之前不是说过的吗?孙儿要用这个来维持允炆的护军啊,护军运动量太大,吃的太多了,需要好多钱才行呢。”
“好吧,”朱元璋看着孙儿着急的样子,摸了摸孙儿的头:“皇爷爷答应你,只是要记得,不要对外传出皇太孙经商的传闻,这样不好。”
“恩,孙儿知道了。”
随后朱元璋就颁布圣旨在詹事府下设立了两个小小的农学院和工学院,当时所有的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两个学院对大明的影响,即使是最为前瞻的朱允炆也没有想到。
之后,工部尚书严震直就到詹事府来见朱允炆,一个是两个学院的建设问题,一个是工部要出一些工匠,工匠其实倒是好说,大明在册的匠户很多,只要调拨一下就可以了,只不过朱允炆希望要一些技术精湛的工匠,严震直不太愿意,讨价还价之后,各让一步才达成协议。
工农学院的建设在紧锣密鼓的进行,选址按照朱允炆的要求,在通济门外大约二十里的地方,圈了一部分农户的土地,达到了五百亩,朱允炆要求搬迁农户要小心,尽量在附近置换土地。工学院的院长由王全担任,做玻璃的匠户也一起过来了,包括于得水和吕福余都过来了。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