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四章 缺口(1 / 2)淮海老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看完袁崇焕歼灭科尔沁的塘报,崇祯一巴掌拍在了桌子上。

和看到良乡兵变时的激愤心情完全不同,这次的崇祯心中只有惊喜和激动。

阵斩两千,俘虏七千,这是只有洪武、永乐年间才能见证的大胜!

更俘获了无数牛马羊驼。

美中不足,就是斩获的人头和俘虏都来自被黄台吉卖掉的科尔沁部,建州本部毫发无损。

不过,这也在崇祯的预料之内。

崇祯对黄台吉十分了解,深知此人心有山川之险,绝非易与之辈。

自己用袁崇焕下狱将计就计,把他摆了一道,但并不指望能毕其功于一役。

心情大好的崇祯翻开下一道上疏,刚看了两行字,嘴角的微笑就僵住了。

上疏者是户部尚书毕自严,首先恭维了一下皇上天威,使奴酋远遁。

然后毕自严统计了一下将要发放给得胜归来的将士们的军饷,还有诸如赵率教部等死难士兵的抚恤,以及直隶遭兵灾的城池的修缮费用、难民的养家费。

合并归拢,除了太仓现有的税银外,还有二百五十万两的缺口!

要想补上这个缺口,就要等来年的各省税银解押到京师了。

但是很显然,崇祯等不得。

总不能辽镇官兵胜利还朝了,自己腆着脸下一道圣旨说,打得不错,但你们的工资要先欠一年吧?

用自己的内库,则除了抚饷外还不够,更不要说内库花光,宫中用度都要成问题。

崇祯将这份上疏看了又看,揉了揉跳动的太阳穴。

“宣韩爌和毕自严。”

事关紧急,崇祯不能再沿用低效的廷议了,直接当面召对。

韩爌和毕自严都知道这份上疏的内容,坐下来后,一一阐述见解。

韩爌所持意见,是派遣大员,到苏松江浙之地收取逋赋。

所谓逋赋,就是欠税。

根据后世网络史家分析,大明灭亡最重要原因,是邪恶的江南士民不愿交税,导致明朝财政破产。

这当然是胡扯淡,因为江南一直承担着最重的税率,以6%的耕地贡献了大明22%的财政收入。

与江南同样具有粮仓地位,而且面积广阔得多的江汉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此时则被大明的宗藩占据吸血,折腾得奄奄一息,没有多少余粮可以上缴。

其次则是江南逋赋的高峰期,是在永乐和宣德年间,当时明朝两次迁都,使得苏州府交一石米,还有一石二的损耗,仅一府就每年逋赋百万石。

但永乐、宣德时的大明,也丝毫没有衰亡的迹象。

毕自严微一思量,说道,“逋赋自然是要收取的,否则官吏士民习以为常,愈发没办法将田税收上来。”

“但江南逋赋,往往源于奸猾豪右之家,催缴逋赋,官府又逼取于升斗小民。耗时日久,所得不多,反而会民怨沸腾。”

“臣以为,不如优先整治两淮盐政。”

“哦?”崇祯来了兴趣,在之前的模拟中,他本人也发现,确实盐税来钱更快,相对而言负面影响也比增收田税小得多。

毕自严朗朗道,“国朝盐政,本来蒸蒸日上。神宗皇帝派遣到各地的税监中官,却是贪赃枉法,盐政从此大为衰落,收上来的税银远不如前。如果能恢复生产,必能充实国库。”

韩爌也垂眉道,“这帮盐商凭借自身地位,对灶户敲骨吸髓,从中自肥,实为大明之害。臣以为可杀!”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