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百七十一章 国难之时还党争(1 / 2)神武之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前线战事紧急,但是京师却是慌而不乱,在一丝紧张的氛围中,还是一如既往的死气沉沉。

李毅虽然重新领了佥都御史的差事,负责监察前线,但是却并没有去往蓟州、通州一线,而是被崇祯皇帝留在京师,负责督查京城军务。

其实文武百官都是知道,袁崇焕御敌不力,孙崇祯又年老体弱,皇上现在能够依靠知兵事的大臣,只有李毅了。

把李毅留在京师,就是给大明的天下留了一个保险。

皇上器重,又官复原位,李毅如今威望丝毫不弱于周延儒、温体仁一众忠臣,已经算是官场新贵。

这天李毅应了几位勋贵的邀请,前去吃酒。

虽然说是吃酒,但是李毅已经明白他们所要打探的事情。

督查京营之后,让崇祯皇帝知道这支守卫京师的劲旅,现在已经不堪大用,忧虑之下,他批准了李毅整顿京营的奏本。

京营可是勋贵们的基本盘,平日里盘剥军户,倒卖军备赚得盆满钵满,这个时候出了差错,一个个则是惊弓之鸟,慌乱之下自然是要探探李毅的口风。

勋贵们自然是懂得规矩,他们先是让和李毅有些交情的阳武侯薛濂来打探口风,李毅看在往日的情面,自然是不会驳了薛濂的面子,开门相迎。

李毅如今住在孙承宗的宅院,薛濂本来想请李毅过府一叙,但自知没有那么大的面子,只能硬着头皮进了宅子。

朱齐龙领着薛濂到了厅堂,拱手道:“还请侯爷稍后,我家大人换身衣服就来。”

薛濂并无半点不快,自从土木堡之变后,勋贵就元气大伤,在朝堂之上并无什么话语权,哪里能不给李毅面子。

丫鬟送来茶水,薛濂刚刚端起,就见一身青色镶边长袍的李毅进来。

和前几年相比,李毅现在全无丝毫的青涩稚气,一张棱角分明的脸沉静如水,双眼深邃,步伐铿锵坚定,自有一份威武不可测的气质。

不知怎的,薛濂心中居然有些紧张,连忙放下茶碗站起身来。

李毅坐下来,伸手道:“侯爷不必客气,还请安坐。”

薛濂这才知道自己心神一乱,居然出了丑,连忙脸色微红的坐了下来。

“李兄如今盛威,猛然一见,还真的让我有些认不出来。”

李毅笑了笑,并没有接话,而是直接道:“侯爷这次前来,可是有事?”

薛濂没想到李毅这般直接,有些迟疑的想了想,这才道:“事情自然是有的。安新商会一事我们算是不打不相识,但是如今有我们勋贵相助,安新的生意算是走遍大明,连通倭国、朝鲜、琉球都不成问题。休戚与共,同气连枝,这说的就是我们之间的关系。李兄觉得可是如此?”

以利益为纽带的关系,自然算是牢靠。

李毅点头道:“自然如此。”

薛濂还想再说什么,李毅摆手止住,开口道:“我自然明白侯爷的意思。有钱大家赚,自然是朋友了。京营整顿自然也会行个方便。”

听到李毅这般痛快的给了准话,薛濂脸上一喜。

“李兄如此说,那我们自然也不会让李兄难做。这份礼单,还请李兄笑纳。”

薛镰说着递过来一份礼单。

李毅并没有接过,而是笑着看着薛濂。

薛濂伸出去的手微微一顿,又收回去道:“李兄可是还有话说?”

“侯爷,你我明白,安新商会汇通天下,若是我说自己富甲天下、富可敌国,也并非是大话。这些钱财珍宝,并非我所要的,侯爷这般急切的拿出这些给我,可是真的把我李某当成傻子不成?”

薛濂脸色有些尴尬,扭了扭屁股,“李兄有话直说。可是需要我们相助?”

“大敌当前,我等有钱一起赚,但是如今,是不是也要在朝堂上互助才是?”李毅幽幽地道。

薛濂脸色一僵,李毅还是说中了他们最为担心的事情。

“李兄,京营弊端如今闹得人尽皆知,还不是与你有关系。我们中些许人就由此心中有怨,何必在朝堂上也要吃一锅饭,到时候闹出矛盾,不死不休不是让外人捡了便宜?”

李毅冷笑道:“整顿京营是我查出的没错,但是我不查京营就没有问题了吗?到时候大敌来犯,你们若是出了差错,那就不是现在的下场。如今李某奉圣意整顿京营,那么可堪大用者自然是要继续重用,而罪大恶极者则要重重惩治了。侯爷可以回去问问,谁想拿出身家性命负起这个责任,我自然是不会阻止,将此事完结掉。”

李毅话说的轻松,但是薛濂却是惊得一身冷汗。

虽然有爵位在身,但这么大的罪砸在身上,那就是家破人亡,五马分尸的下场。

哪里会有人愿意?

说到这里,李毅走到薛濂的身边,将桌子上的礼单拿起来,露出空无一字的那面,“若是侯爷觉得不可行,那李某自然公事公办。若是觉得可行,这面应当是能写五个对我心有怨气的名字,还请侯爷回去和人商议,到底写哪五个人的名字,并将他们倒卖军备、盘剥军户的证据一一列出来。”

薛濂眼神有些惊惧的看着李毅,像是面对的是一只择人而噬的怪物。

送走使唤落魄的薛濂,李毅返回书房写了一封奏折。

当天晚些时候,薛濂就带来勋贵们的决定,后面附着的是五个倒霉蛋的名字。

而李毅则将证据递交给了陆长风,让锦衣卫去拿人。

午夜之时,李毅就被召到宫内问话。

李毅如此快刀斩乱麻的收集到证据,将铁板一块的京营打开局面,崇祯皇帝是又惊又喜。李毅办事之快,手段分寸都是极佳,如此一来既能够及时整顿京营,还不至于动摇国本。

李毅也趁机提出整顿京营的若干意见,并且提出朝廷应该抽调难民青壮来编练成民兵,用来戍守京城。

崇祯自然知道这些都是切实可行的方案,能够大大加强京城的守卫力量,所以事事准奏,几乎将李毅当成定海神针。

两人虽然商议好,但并不是说此事就能做,还需要各部大臣的统筹协助。所以需要在早朝商议才行。

好在这时候已经天亮,李毅和崇祯两人又谈了此战局势,李毅自然也从大危机中看到了大机遇,他向崇祯皇帝谏言袁督师率军勤王,定会在蓟州与东虏决战,以保京师安危。若是能够抽调精兵强将,汇聚天下勤王兵马,在蓟州击败皇太极,东虏定然元气大伤,今后再难进犯,如此以来不仅辽东军费压力稍减,还很有可能收复辽东。

之前李毅收复辽南,就让崇祯皇帝看到了收复辽东的希望。如今他有理有据,崇祯皇帝心中中兴大明的愿望又开始熊熊燃烧,只觉得李毅就是自己的萧何、韩信,能够助自己中兴大明的贤臣。

早朝时间到了,虽然一夜未睡,崇祯皇帝却精神抖擞,整个人脚步都轻快几分。

只是早朝刚刚开始,崇祯皇帝还来不及开始自己重振旗鼓的第一步,就被一场党争大变给搅乱了局面。

只见周延儒首先出班,眼神冷厉的瞟了一眼高大伟岸的王洽,声音洪亮的道:“启禀皇上,臣礼部尚书周延儒有本奏。臣弹劾兵部尚书王洽,备战抵御边虏玩忽职守,疏忽不清,致使东虏进犯,势如破竹。而后调度混乱,使得三军受累,御敌不力,东虏如入无人之境。”

之后又有各部大臣纷纷弹劾王洽,说他不知兵事,才使得局势崩坏,简直是尸位素餐。

但也有和王洽交好的大臣为王洽说话,一时间王洽如同深陷洪流,沉浮不定。

就在大殿内的国事上奏渐渐变成市井村妇吵架,检讨项煜突然对王洽提出责难,并援引前朝世宗皇帝斩兵部尚书丁汝夔,将士震怵,强敌宵遁的事例,要崇祯皇帝严惩王洽,提振士气。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