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7章 开张(1 / 2)养小鱼的鱼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招聘进行的很是顺利,尤其是对退休职工的招聘,异常的轻松。当然了,也不是所有的退休职工都是附和要求的,很多行政或者后勤类的工种,并不在这次的招聘范围之内。

但这部分人,对于整体而言毕竟不是大多数。而且这些人其实心里也清楚,他们不是技术工种,人家找过去干什么呢?总不至于是让他们去当干部吧?

随着退休职工的招聘结束了,剩下的在岗职工的招聘就变得轻松了不少。现在是这帮人的师父,父亲之类的人招自家的徒弟,徒孙。那自然一切都变得简单了不少。

话说,,,.. 版。】

随着这部分技术岗位的招聘完成,剩下的一些后勤或者行政类的岗位职工,他们的意见可就大到没边儿了。

在几个带头人的带领下,他们在现场闹得不可开交,但如今他们已经不是大多数了,这样的闹也不可能闹出个所以然来。

秦明如今还是京二机的厂长,这些人闹事,上面当然是拿他是问了。如今京二机的架子还是在的,虽然他们的厂子只剩下了几间库房,但毕竟编制还在,那么这些工人就不是无根之木。

现场的工作组宣布,他们这些人还是属于京二机的,工资由原来的京二机负责发放。工作由原来的京二机负责安排。这些剩下的职工,一部分由上级负责安置到其他厂里去,有能力调动的,也可以自己找接收单位,厂里给出文件。最终剩下的这部分人,那就是守着京二机,等着退休就可以了。

京二机毕竟还是有这么一排库房还有半个堆场的,这些房子和地方就是用来出租,也能让这帮人发发工资的。

就这样,侯大林用了两年的时间,才终于在这个世界上,有了一个可以有一番作为的天地。为了这个目标,他几次改变自己的计划,最终用了这个他最不想用的方法。

不过这都是过去的事情了,如今他们最大的任务,就是尽快的恢复生产。

利华机床如今分为南厂和北厂。南厂就是在苏杭工业园区的那个厂子,北厂就是原来京二机所在的这个厂区。

就当前而言,北厂工人的技术素质,是明显高于南厂的。这不是说南厂就没有招到好工人,而是一个工厂,不仅仅是有了设备和人员,就能有足够的能力的。它的传统,管理,默契,都不是一时半刻就能够建立起来的。

侯大林和他的管理团队,几经商量,最终还是决定把五轴联动机床的生产,放在北厂这边进行。

决心已下,技术部门迅速行动,先关的资料和技术范例,迅速的在北厂这边建立起来。紧接着,就是对工人的编组和培训,然后就是试生产。

等到84年初的时候,这种高精密的自动化机床,终于在北厂下线了。

消息传出,整个行业都震动了。而随之而来的,就是国内这种机床的价格闻风而降。早在当初侯大林公布了他们的这种机床研发成功以后,国际上就放开了这种机床的禁运政策。但这种机床在国内迟迟不能下线,这让这种机床在国内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直到这一天,当利华的这种机床真正走下生产线的时候,那些机床的价格,才从天价降到了一个合理的范围。

利华的产能如今还没有开到最高,这不是他们不想加快进度,而是为了保证超高的精度,很多的零部件的生产非常的依赖几台特质的设备。这种特质的设备,其中很多的零部件,用侯大林的话来讲,都是从外边弄过来的。

其实这是侯大林的空间产物,他当然也想弄出来的越多越好,奈何能力有限,如今他已经足够努力了,但为了不暴露自己的超能力,他还是得有节制的一点点弄才行。

不过如今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这就非常难得了。尤其是对于国防工业来讲,有靠谱的国产高性能机床,很多的工业都能够做到升级了。

利华北厂将近有一半的产能都在做这个事情,根据不同的任务要求,研制和生产相应的高性能机床。

这一天,侯大林刚刚从学校的教室出来,他已经很久没来上课了,今天好不容易来了一趟,刚刚上了一节课,就又有人来找他了。

“侯大林同志,你好。我们是北方造船厂的,有点儿事情想咨询您一下。”

来人没有让他多想,把侯大林叫到了安全的地方,对方开口就表明了自己的身份。

“哦,你们好,你们找我是有什么事情吗?”

“侯总,我们也就不瞒您了,我们需要一台特殊的装备,想请利华高机帮忙攻关一下。”来人很客气,不过说的话却是滴水不漏。

“哦,这个没啥不可以的。你们想做什么东西?需要怎么样的性能要求?”

来人对视一眼,然后其中一人从自己的公文包里,拿出来了一张纸,递给了侯大林。

侯大林把这张折起来的纸摊开,然后细细的看着这张纸上面描述的技术参数,然后习惯性的闭眼,在脑子里模拟这个设备的样子。

过了足有三分钟,侯大林才睁开眼睛,然后对着这两个人说道:“我觉得问题不大,不过我有两个疑问。”

“您请讲,能回答的我们一定回答。”

“嗯,你们这个东西,技术要求还是低了,这样就是弄出来了,它的水下噪音还是过高。那么为什么不提高一下技术要求呢?我知道你们是按照目前我们厂提供的技术参数做的规划,但是我想既然是攻关,那就没必要把标准定的这么低,完全可以提高一个数量级嘛。”

“等等,你的意思是说,还可以做的更高?”

“是,完全可以。”

“能做到什么程度?”

“1微米以下。”

“多少?”来人的声音都提高了一个八度,他们实在是想象不出来,有人能把加工精度做的这个程度。

“1微米以下。当然了,到了这个精密级别,光靠机床的精密切削镗磨那是不够的,我们正在研究一种金属分子吹塑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觉得既然是要做这种国防利器,很值得在这方面下下功夫。”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