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二十六章 轻吕,三不铸(求全订)(1 / 2)洛锦寒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六章轻吕,三不铸求全订

管子地数篇中“昔葛天卢之山,发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此剑之始也”。

华夏文明将剑奉为百兵之主,尤其是从石器文明过度到青铜文明后,剑的地位就一直位于所有兵刃的最前端,除了使用意义,剑更具有文化意义,从商朝开始,剑就成为了贵族的陪葬标志,秦汉之前的古墓葬,有佩剑陪葬的,基本都可以确认为贵族身份。

除此可见,剑在秦汉之前的象征地位很高。

而从出土文物中的剑,最有名的多是吴越地区出土的宝剑。

如千年不朽的越王勾践自用剑,越王者旨於睗剑,戉王州句,吴王光剑,吴王夫差青铜剑等等,从出土文物的宝剑质量看来,吴越地区似乎盛产宝剑。

这可能与吴越之地当时的铜矿比较多,以及地势有主要关系,吴楚之地多山林,所以打仗基本都是短兵相见,骑兵战车的n十分大,所以剑这类短兵就成了主要的战略物质,吴楚各国君主也以主要发展铸剑为主提高国家实力。

所以吴楚之地的君王也都以好宝剑出名,其中以吴王阖闾最为出名,爱剑如痴,有传说他将生前收集的世间宝剑三千柄都带入了墓葬陪葬。

而历史上有名的铸剑师,也多是吴越人。

比如剑祖欧冶子,干将莫邪,烛庸子,曾从子等人,都是吴越之地铸剑师。

但是同样,铸剑师也是一个高危职业,通常一个铸剑师造出一把宝剑,君主就会担心他造出另外一把,所以就会让这位铸剑师殉剑。

古代关于铸剑师的神话故此也由此而来。

也正是因为这样,很多可以把华夏冶铁业进一步发展的科研人员,因为畏死,而甘愿放弃了拓展铸剑冶金技术,而做起锻剑师。

铸剑师和锻剑师两者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铸造是融化金属成液体,然后浇筑到铸型当中,等待凝固和冷却成型。

锻造则是用胚料锻压后成型。

两者之间的差距在于,铸造金属化液时,工匠为了提纯金属液体,会不断的钻研如何降低熔点,淬炼杂质的方法,久而久之,就需要各种实验矿石,然后就可能产生意外,从青铜到铁器的过渡。

但是因为铸剑师们担心自己的手艺太好而丢掉了性命,反而会选择耗时更长,更费力的锻造法来铸剑。

所以华夏最早出现的冶铁技术,是块炼铁起源于春秋初期,但是因为块炼铁的造价太高,通常一把剑需要经过几个月时间才能铸造成功,不适用大规模普及,所以阻碍了铁器的发展,虢国墓曾经出土过一把铜柄铁剑,淅川下寺的楚墓也出土过一把玉柄铁匕,而且都是公侯级别的大墓才有一件铁器,足以见铁器在当时的奢华和昂贵。

但是贵族们对于昂贵的追求,还是让这些铁器有了发展,战国时期管子中记载齐地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齐国都城也发掘了六处冶铁遗址,可见当时铁器已经进行大规模生产了。

但是依旧碍于失去了铸造探究精神,让这时候的生铁铸铁无法转换成钢铁,也就无法更加大规模的普及铁器,一直到汉朝从西域引进炒钢法之后,才彻底将铁器普及。

但是如果早期一直坚持钻研铸造法,那么可能直接就会出现灌钢法,让铁器提前几百年普及开来,也许就是另一部历史了。

毕竟人类的进化史,实际上是一段材料史。

而钢铁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对于可能掌握着最早钢铁冶金技术的人才,王诩自然是不能错过。

一个涂山娘子就能够打造孤竹国早期的钢铁军团,那么更加专业的徐夫人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当王离进入到辽阳城那一刻起,孤竹国很多的秘密就已经被不算是秘密了。

被大秦王朝盯上,马镫,马铠,锁子甲,钢制武器以及马蹄铁,甚至连手弩上的齿轮,都已经被大秦的密探扒的干干净净。

王诩从来不敢小看这些古人的智商和求知欲。

所以只有将此时被秦帝国看不上的重要科研人才纳入囊中,才有可能走好下一步。

徐夫人之名因荆轲刺秦而名满天下,但是秦王的追杀令中却没有这个名字,只是因为,一个铸剑师根本入不了他的眼。

即便这个徐夫人像是春秋的欧冶子,嬴政也看不上。

因为大秦早就视线了流水线标准化制造业转型,虽然可能在质量上稍有欠缺。

但是这种一年两年才能造出一把绝世好剑的铸剑师,对大秦没有丝毫价值。

但是对于王诩来说,徐夫人毫无疑问就是他的卫星设计师啊。

因为他真的很想知道鱼肠剑的钢材配比和用料,鱼肠剑的锋利程度和硬度,都快追上他那把后世廓尔喀刀了,即便以后两场达不到这么坚固,那对于孤竹国武器提升程度也是惊人的。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