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王翦归咸阳相比,辽东的战事,算不了什么。
王翦出山的消息,不但让秦王嬴政开始暴躁,也让整个咸阳的贵族们开始不安,尤其是冯氏。
冯氏,是一个在二十年前突兀出现在秦国内的望族,冯氏虽无女入宫为妃,但是却毫无疑问的是秦王最得力的外戚助力。
因为冯氏的出现,迅速填补了文信侯吕不韦和昌平君,昌文君外戚宗室空下来的位置,不但接手了文信侯的产业,冯氏更是入主楚国故地。
并且就在今年,王贲出征燕国后,于是御史大夫王绾升任左丞相,冯氏冯劫出任御史大夫,纠察百官,冯氏冯去疾出任宗n,位列九卿。
除此之外,冯氏冯毋择封伦侯,文信侯。
冯氏一时成为秦国最顶尖氏家大族。
秦王甚至将当年文信侯吕不韦的宅院赏赐给了冯劫,足见秦王对冯氏的恩典。
冯氏在咸阳可谓是风头无尽,每天门口都是门庭若市,来往拜见的勋贵不计其数,坊间都戏称,冯家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
但是今天的冯氏那特地用碎玉铺垫而成的奢华门庭前,却人极罕见。
往日这条道路上可谓是车马如龙,但是今天似乎所有人都避之不及。
只是因为,今天上午,有一位赶着驴车的老者,从东门入城,悠悠闲闲的进了东城那间门庭虽然高大,但是却异常低调的朱红大门中。
老者入城之后,整座咸阳城,都似乎安静了几分。
无数双眼睛徘徊在这扇朱红大门,怀着各种心情,期待或者忐忑的等待着它开启。
但是一直到日落西下,王家那扇朱红大门也没有打开过,甚至连王家一个小厮都没有走出来过。
这注定是一个让很多人无法安然入睡的漫长夜晚。
与外面诡异的气氛不同,王家大宅中俨然一副过年的气象。
自从家主出征,少主失踪之后,整个王家就弥漫在一股阴郁的气氛中,主母徐氏更是每日以泪洗面,日渐憔悴,整个王府的吃食用度,都减少了一大半。
往日里愁眉苦脸的王家人,从奴仆到主人,今日终于露出了笑容。
因为他们的主心骨,终于回来了!
虽然家主是王贲,但是对于所有王家人来说,王翦老祖宗才是真正的定海神针,只要老祖宗还在,那么就算天塌下来,王家人也怡然不惧。
实际年龄不到九十的王翦,因为身份以及历经四朝,所以被秦国所有人尊为百岁人瑞。
高大身形在灰布麻衫的衬托下,已经显得形同枯槁了。
皮肤已经因为失去水分而像是树皮一样干枯,但是他只要站在那里,依旧是让王家人安心的所在。
王翦回家后就呆在书房之中没有出来过。
因为王家能够进入书房的,只有三个人,但是一个出征在外,一个失踪无迹,而最后一个今日才回来,本来就被王离弄的凌乱的书房,显得越发的陈旧。
但是在王翦眼中,却多了一丝柔和之色。
王翦花了一下午的时间,将孙子弄乱的书房打扫干净,欣赏了一下这小子随手涂鸦的画卷和文字,再看看他没有读完的书简,连因调皮在书桌上纂刻的图案,他都能看一会儿。
人活得越久,越是对人世眷恋。
眷恋的不是名利,也不是财富,而是那不曾珍惜的亲情。
王翦这一辈子都在为秦国尽忠,不敢说舍生忘死,但是绝对算得上兢兢业业,以至于他这一辈子,都主动没有时间享受亲情,即便是老掉了牙,也无法向普通老汉一样,含饴弄孙,安享天伦。
不为别的,只是因为,他是王翦。
只要他在,王家就不会安生。
所以他只能选择远赴荒山之中,修身养性。
或者说是避嫌守义。
这一避,就是十七年。
他离开咸阳那天,刚好是孙子出生那日。
王翦这辈子最后悔的一件事情,就是那日,过家门而不敢入,匆匆赶往终南山。
摩裟着垂髻之年王离第一次篆刻的竹简,上面歪歪曲曲的像是蚯蚓一样的痕迹,让王翦温湿的眼底,渐渐有些恍惚。
仿佛看见了一个穿着开裆裤,梳着总角辫的小胖子,一边留着口水,一边费力的用刻刀在竹简上糟蹋的样子。
尽管写的根本不对,但是王翦知道。
那是大父二字。
“老祖宗,天黑了,该给您掌灯了。”门外传来徐氏带着鼻音的提示声。
王翦回过神,慢慢放下手中的竹简,轻声道“命人备车,明日去给王上请安。”
苍老无力的声音,在徐氏耳边犹如万钧落石般。
徐氏掩面而泣,跪在门外抽泣“还望老祖宗,能为离儿讨一个公道。”
王翦苍老的眸子渐渐变得明亮,轻咳嗽了两声。
“王家要的公道,即便是秦王,也给不起。”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