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4章 刘子骥(1 / 2)一只抽烟的老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无数的灰尘随着房门的打开,迎面向我飞来。

等等我拂去眼前的灰尘时,一个人影出现在我眼前。

没等看清,我潜意识的挥起手里的登山镐,就要对着眼前的人影砸去。

眼看着登山镐就要砸在人影的头的时候,我及时的卸去了力道。

原来是一个面容干涸,留有长髯的干尸跪坐在堂屋里的竹席。

“干尸?”我再次举起登山镐,打算给干尸的额头来一下。

但是,这具跪坐着的干尸却没有任何的反应。

“莫非现在是白天,干尸不能行动?”我暗自揣测,“不管了,自己的安全最重要。”

想到这里,我毫不犹豫的举起登山镐用力的砸向干尸的额头。

“砰!”的一声闷响,传遍草屋。

干尸在我重重的击打下,颓然倒地。

它的额头,肉眼可见的被我砸出一个豁口,露出颅骨里面黑乎乎萎缩成一团的大脑。

害怕受到干尸反击的我,继续举着登山镐,对着干尸的头部“邦邦”几下。

等到我反应过来,干尸不可能对我造成伤害的时候。

这个“可怜”的干尸已经被我砸得面目全非。

甚至“它”的两个眼珠都鼓出眼眶,只有一根细细的神经还连接在眼眶里。

这是,我才认真的观察起这具干尸来。

高挽的发髻,长长的胡须,质地华贵的衣衫。

无论这么看,这具干尸与我前面所看见的极为不同。

干干尸跪坐着的地方放置着一个小几,几卷竹简,被淡黄色的麻布条仔细的捆绑着放置在小几。

“竹简!”看见这几样东西,我有点喜出望外。

不容易啊!我几乎搜遍整个村落,都没找到像这样可能记录着这个村庄来历的物品。

就算着几卷竹简并没有直接说明村庄的来历,但也可以间接的让我知道这个村庄到底属于哪个时期。

我吹了吹竹简覆盖着的厚厚灰尘,用戴着手套的手轻轻的拿起竹简,揭开帮着的麻布条,慢慢从右至左翻开。

一行行极具笔力,飘然若飞的字迹呈现出来。

(特别说明,自从东晋时期开始,古代的书法,就由以前的小篆早已转变成了行书。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就是现存至今最为伟大的行书作品。只要稍懂繁体字,就完全可以看懂兰亭序的内容。)

“余曾听闻,有武陵人偶遇桃林,得一山。山有小口,内有千秋。武陵人曰:山中人乃秦时避乱而入,不复出。”

“余心之所向,遂带人前其往。停数日,未得其入。心中暗赋,将回之。”

“不料随从之人夜出未归,余寻之未果。”

“天遂明,归营途中,偶遇桃林。”

“余大喜,沿林行,得一山,山有小口。”

“果如武陵人所言!”

看到这里,我顿时明白这具干尸是谁了。

他就是陶渊明笔下的那个南阳高尚士刘子骥,也就是听到那个渔人说出桃花源的故事后,带人寻找桃花源的那个人。

不过,在陶渊明的笔下,刘子骥是寻找桃花源未果,而病死的。

没想到,他不但找到了桃花源,而且看样子在桃花源里生活了很长的一段时间。

最后,不是病死在桃花源外,而是死在了桃花源里。

想不到啊,想不到。

历史的真相尽然是如此的出人意料。

广为人知的刘子骥因为寻找桃花源未果,心生郁闷而病死在家中,这居然是个假象。

谁能想到,他真正的死亡地点居然是在他一直苦苦追寻的“桃花源”里。

我摇了摇头,展开竹简继续向下看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