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他最想要的是ibm那套自己设计,或者找别人订购的能控制原子的设备。
市面上能买到的设备差了许多,他原计划是忽悠陆杨拿到经费,现在显然很成功,随后他再自主研发,靠着购买落后一些的设备,花个一年半载自主研发,有希望弄出来。
期间少不得继续让陆杨投资。
当初他就打听清楚陆杨的背景,谁然暂时没多少钱,可手握生发按摩仪项目,这绝对能赚很多钱,不可能缺他的科研经费。
他自己的股份,潘见伟都不太在意。
能让他自由自在的研究,花不完的科研经费,才是他最想要的。
到时候陆杨都投入了10亿资金,没出成果难道放弃不投入了啊,这不可能的事。
潘教授太懂这些了。
陆杨也意识到,当初潘教授打包票说几个月出成果,是有些忽悠他。
潘教授可能压根不在意自己的股份,只是想有个人投资让他自己折腾。
况且陆杨还能提供一些理论支持。
想到这一点,陆杨在心中刷新了对潘老的认识,果然能主持大项目的科研工作者,就不再是单纯的科研工作者了。
人心也是非常复杂的。
陆杨倒是没有被潘教授当初的忽悠弄生气,为了科研经费嘛,是能理解的,他也相信,潘教授后来参与柔性固态电池项目,便意识到他爆发出的巨大潜力。
想要弥补自己以前的忽悠行为,就去找了许多老院士,给陆杨搭建人脉,帮陆杨铺路。
这时候的潘教授,才算是真心为他考虑,而不是单纯当他是科研经费取款机。
虽然不打算记仇,陆杨还是打算以后慢慢稀释掉潘见伟的股份,算是对潘见伟一开始没有真诚的惩罚。
当然陆杨不会明着说,有些事大家心照不宣。
也许潘教授也不在意股份。
找潘见伟以前的老东家帮忙,陆杨也不想这样做。
当初潘教授背后的学校还有项目组,是打算投资陆杨一起联合研发量子通讯。
后来陆杨觉得对方开价低,把潘教授直接挖走了。
别人肯定对陆杨和潘见伟怨气不小。
陆杨也不想将来产权归属出问题。
他叹息一声,也不再提用原来潘教授用过的大型设备。
至于找周领导走关系,让他们帮着协调重新造大型设备。
显然也不符合陆杨的需求。
时间很长不说,方法还比较笨。
毕竟国外的设备,可能只有卡车那么大,自己造的设备,客厅那么大,还可能要在地下铺设量子隧道。
想想就心塞。
技术差距有点大啊!
外国人提前开启工业革命,领先了两百年,底蕴太厚了。
不是一下子就能赶上来的。
好在陆杨也没有被打击到气馁。
他并非无路可走,陆杨仔细想了想,发现有很多路可以走。
第一条就是不计成本投资潘教授,砸钱让他研发,自己也参与其中,双方一起努力,追赶国外的水平,直到可以控制微观粒子。
潘教授估计会很高兴陆杨这么做。
第二条路,找潘教授老东家帮忙,借用对方的设备做实验。
隐患便是利益太大,将来别人可以找借口插手陆杨的项目,别人也不一定借,可能会利用陆杨和潘见伟急需他们帮忙,提出参与项目的条件。
而且选这条路,很丢脸。
这年头,自力更生才是王道!
第三条路,购买国外设备,不管是走通ibm的路子,还是找国外设备厂家定制。
时间上来说,ibm帮忙速度最快,国外厂家定制也许要等很久,另外对方非常有可能担心夏国科技领先,限制设备流出。
当然陆杨除以上三条路可以走以外,还能另辟蹊径,走自己的路。
这也是陆杨所想的自力更生,王道路线。
那就是拿出磁粒子控制微观粒子的技术方案,大型设备的验证路线不用走了,直接小型化。
困难自然也有很多,陆杨不清楚能否造出来。
如果相关技术细节,都告诉潘见伟,他可能立刻能给出能否实现的答桉,但陆杨不会告诉潘见伟。
和柔性固态电池一样,他要把控关键的技术。
至于成功后,教给曾院士这样的人,那是后话。
到时候这就是单纯的交易,增院士背后是花钱购买了的。
目前还是联络ibm还有外国生产相关设备的厂家看看,能否购买到技术吧,不行再看走其他那条路。
陆杨感觉成功的概率比较小,只能说试试。
他这些天就待在实验室,请教潘教授一些问题,旁敲侧击的打听一下,能否实现他需要的一些效果。
检测到你的最新阅读进度为“第七十五章 巨额授权费”
是否同步到最新?关闭同步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