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烧陶的前奏和第一次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和点水开始捏泥巴。
只过不这次是专精捏一个泥罐胚子,所以等到这个泥罐捏成型了之后居然意外的好看,罐子周长大概有25厘米,高约20厘米,整体成一个鼓型,肉眼没有看出哪里有明显的薄厚不均匀。
在捏这个罐子的时候,朱文特意把前一天破裂的陶罐碎片砸的粉碎,然后把它们磨成了粉末加进了这只新的罐子里。
这是因为他前世的时候隐约的听过一种说法,说这样可以略微的增加烧陶罐的成功率。
把捏好的泥罐胚子放在太阳底下晒了一阵子,等它坚硬到可以移动的时候把它放入了那个做好的炉子里。
之后在炉子的上面扑了一层细树枝,又在这层细树枝上覆盖了一层泥巴,把整个炉子顶部都密封了起来,只留了一个小孔出气。
接下来就是毫无技巧的烧柴火了。
本来烧火的这部分才应该是技术性最强的部分,但是奈何朱文对这方面一窍不通,所以只能采用随缘烧法了。
炉子的底部即是木料出入口,同时又是通风口。火烧起来之后,朱文就一直趴在底下这个口子往里面吹气。
很快就把火吹的旺旺的,但是朱文却被一阵烟熏火燎,差点没有咳嗽死。
于是他叫了两个原始人过来,比划着让他们在底下吹气,同时比划了一下拉弓射箭的动作,表示这个行动和制作弓箭一样重要。
看着两个原始人在底下一丝不苟的吹气,朱文心里琢磨着应该发明一种鼓风设备,要不然这种密封的炉子很难提升温度。
大概过了一个小时左右,前前后后添了很多次柴了,朱文把两个原始人拉起来示意他们不用再吹了。
又过了十几分钟火才灭,但是还有一大片的火星子,而且整个炉子的余温都非常高,估计没有四五个小时降不了温。
趁着这个功夫,朱文干脆又从新的起建了一个炉子,有了上一次的经验,这次的炉子建的更快,而且体型更大,高有一米二左右,炉子的内径也有60厘米左右。
这次的炉子没有拿小飞机做支撑架子,而是在炉内壁上做了一个小的凸起出来,打算做一个陶制的篦子充当支撑架子。
陶制的篦子不难做,先做一个泥饼,然后再上面尽可能的捅一个个圆窟窿就行,这玩意儿结构也不脆弱,并不需要炉子才能烧,所以朱文等它晒干了一点后直接在上面升了一把火。
同时他还只做了两个空心的陶筒,中间的空隙不大,专门用来给炉子吹火用的。这个东西他就更没有上心,统统的扔进了炉子里面由他烧去。
直接火堆烧比用炉子烧多了个好处,就是能直观的看到陶器烧制的怎么样了。
眼看三件东西都被烧的通红通红了,朱文赶紧用木棍把他们扒拉出来。
又过了好一会,等到它们都冷却下来之后,朱文小心的碰了碰发现不烫了,这才把篦子和两个空心的陶筒拿到手里仔细的观看。
三样东西都没有裂纹,而且摸起来手感还算细腻,没有泥胚时候的粗糙感觉,相互轻轻的敲击还会发出“铛铛”的瓦片声。
看来陶器并不需要闷在炉子里和炉子一起慢慢的降温,完全可以在自然温度下比较快速的降温,它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娇气。
但是朱文潜意识里还是觉得又薄又大的陶罐要比这些随手烧出来的陶器娇贵的多,所以他还是安心的等到炉子的温度完全降了下来之后才去开炉。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