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赵文轩前面那几句话,就已经又让朱元璋再次破防。
但,这次赵文轩的话头却是没有停下。
“不要这么望着少爷我!”
“你这把老骨头啊,也就只有我看了......”
“我承认,现在宫里头那位对百姓是不错,也真心的是想要百姓生活好起来。”
“但这和我刚刚说的根本不冲突。”
“眼界决定地位,认知决定限......”
“出身不代表什么,但出身却决定着认知和储备。”
看面前老章眼神中满是疑惑,一边老蓝干脆翻起了白眼。
知道是自己这讲话又超纲了。
赵文轩赶忙改换表述方式,道:
“说这些你不懂,我给你打给比方你就懂了!”
“就以现在大明对百姓的农税为例吧!”
“前元那个就算把全部收成交都不够,还要贷款才能筹齐的蛮子帝国就不说了。”
“咱们今天就参照前宋,前唐的农税,现在大明的农税对比起来都绝对算低!”
“更别提宫里哪位,还特别规定农民自己生产的好些东西,都还不用缴税。”
“按理说对百姓有着如此众多的优待和福利,以宫里哪位的想法,现在的百姓过得应该富裕吧?”
“结果,你告诉我是怎么样的?”
“现在大明的百姓,真就比前宋,前唐富裕吗?”
“事实不见得吧?”
“别的地方就不说了。”
“就咱们面前这应天府,你们看到多少百姓是面色红润,衣不补丁,鞋不破洞的?”
“没有吧?”
“额......”赵文轩说的这就是事实,朱元璋根本不知道怎么反驳。
不要说应天府,就算是应天城,他一路走来也没有看到几个百姓油光满面的。
也正是因为这样,他这不是才急需知道改进之法吗?
不等朱元璋想到搪塞之法,赵文轩的话头已经再次响起:
“这就是我说的,认知偏差。”
“现在宫里哪位制定的条款,都是用他以为对百姓好的初衷制定的.......”
“这里的重点是,宫里那位的自己以为!”
“所有的办法,都是他以为这样会对百姓好......”
“都是他之前做百姓的时候期待什么,就想着给百姓什么!”
“却是根本不知道,很多时候他以为的,跟实际情况,完全就是两码事.......”
“就比如他不收百姓的进城费,本以为这样百姓就可以卖点自己种的小菜。”
“这样百姓不说大富大贵,最起码多了一份赚钱养家的营生!”
“这初衷不能说不好。”
“可,还有个道理是月盈则亏!”
“宫里那位是期望所有人都有个谋生的副业,但却没想到百姓都进城卖菜的后果。”
“更不明白供大于求,则供求倒转的商业本质!”
“百姓进车卖菜的多了,竞争也就大了......”
“根本没有任何经营头脑的老百姓,为了让自己的菜能卖出去,能选择的只有降低价格。”
“因为出于百姓的念头考虑,他们种菜是没有成本的,睡醒就有的体力更是不值钱,只要能换成铜板就是赚了!”
“只要有一个百姓这么干,那么其它的百姓无论愿意与否,都只能跟着降价。”
“等价格降到不能再降的时候,留给百姓的就只有一口气吊着不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