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还有没有一种手段或者措施,能把诸王作乱带给自己的损失稍稍降低一点呢?
此刻朱允炆想寻求的,正是这个问题的答案。
实际上,朱允炆能询问的,也只有石永年一个人。至于黄子澄和齐泰,历史已经证明,他们除了死战殉国之外,似乎并没有什么良策。
石永年眼见朱允炆的眼神望向自己,踌躇良久,终于鼓足勇气道:“若是贼兵当真势大,不可力敌。臣斗胆建议陛下迁都。”
此言一出,黄子澄、齐泰皆是色变,唯有朱允炆眼前一亮。
齐泰当下反对道:“应天内外三重城墙,若是应天都守不住,又迁往何处去?”
黄子澄也道:“应天乃国之根本,必要尽力守之,京都若失,皇道正统何在,陛下又如何节制全国大小官员人马。”
“以眼下的情况,迁都必然是死路一条。”石永年道:“但如陛下早做准备,另择易守难攻之地建立巨城作为备选之都,则迁都之后,朝廷仍然坐拥半壁江山,或仍可一战。”
从统治全国的角度来看,应天府位居南北之间,又有长江航运之利。到全国任何地方都十分方便。可以说是发号施令的绝佳场所。
但若是从防备藩王作乱的角度来看,应天府则像是一个被十七路藩王环绕的瓮中之鳖。
历史上应天城破,朱允炆就此不知所踪。至于应天以西、以南的千里沃野,再无可战之兵,大小官员见神器更易,毕竟还是朱氏天子,个个望风而降。这靖难之役虽说是以武力夺天下,实际上只是沿着大运河自北平打入应天府,与大明国的万里江山相比,几乎可以说是一场局部战争。
眼下石永年的建议,其实质是将未来可能发生的局部战争,转化为全面战争。大明朝控制的土地面积,远较诸王加起来为多,所能生产的钱粮也远远超过诸藩国。因此战争规模越大,历时越久,对朱允炆的朝廷便越有利。
“依石卿来看,这新都应当选在何处?”朱允炆在案几上摊开一张舆地图,便皱起了眉。
这个时代的制图水平十分低下,这张舆地图是大明皇家所藏,可以说代表了十四世纪中国制图的最先进技术。然而在后世的朱允炆眼中,却是错漏百出,比例失真。
饶是如此,这份地图对于石永年来说,已经是大开眼界了。
石永年虽然提出这样的建议,但自己可以说终身只在应天府附近活动,对于各地的地理人文实际情况,可以说一无所知。眼见皇帝竟然真的有另建都城的想法,自己却是无法对答。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