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五章 让欧洲继续黑暗愚昧(欢迎点击、收藏、推荐!)(1 / 2)神叨叨的山鸡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车翻墨海转轮圆,百种奇编宇内传。

忙煞老牛浑未解,不耕禾陇耕书田。

批复完书桌上的文件后,感觉有些疲惫的吴潇决定去城内新建成的印书坊转一转,沿着城内新修筑的道路快抵达印书坊时,吴潇不由得吟诵了这首竹枝词。

这首竹枝词,由一不知名的清末文人,在参观了沪上的一家出版机构内的印刷设备后,忍不住心中的感叹,而创作出来的。

词中的墨海一词,就是这位文人当时参观的墨海书馆,说起来这间墨海书馆,那可是大大有名。

在输掉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被迫签订南京条约而成为五口通商城市之一的沪上,迎来了当时英国派驻的第一任领事巴富尔,随同巴富尔上任的还有两位传教士,其中一个名叫麦都思的人,在领事馆内的重要工作就是编辑英汉字典、英文文法,并负责把天主教的典籍《圣经》翻译译为中文的工作。

为了便于自身的翻译工作,麦都思通过向上级教会申请后,在1843年,利用从英国运过来的印刷设备,在沪上的麦家圈、前世的山东路这里,雇佣了一些本地文人,重建了墨海书馆,

这间墨海书馆,不同于当时满清所采用的铜活字甚至是雕版印刷术,所选用的是活铅字印刷术,馆内除了备有大小英文铅字外,还刻有大小中文铅字两种,大的相当于二号字,小的相当于四号字。

根据当时的文人王韬的记述,这间墨海书馆内的印刷机,“车轴旋转如飞,一日可印数千番,诚巧而捷也。”可以说,墨海书馆算得上是华夏境内最早的铅印出版机构了。

制止了印书坊内管事去通知坊内人员的想法,示意管事去忙别的后,在阿托根的陪同下,吴潇背着手慢慢的印书坊内巡视着。

对印书坊内的情形很是满意的吴潇,来到了被下令严加看守的印书室内,走到正在室内的一架机器旁忙碌的约翰内斯·古登堡身边说道:

“嘿,古登堡,印刷机搞得怎么样了?”

听到吴潇的问话,正在机器下忙碌的古登堡擦擦头上的汗水说道:

“伯爵殿下,只需要再调整下这条转动的皮带就搞定了,用不了多少时间,您可以在这里稍等一下,就能够见证成功的时刻了。”

点点头,既然用不了很久,吴潇就决定在印书室内等上片刻,并示意跟随在古登堡身边的几个华夏学徒,继续帮助古登堡完成接下来的工作。

这个约翰内斯·古登堡,可是吴潇专门让多梅尼科联系他的那些热那亚的朋友,辗转前往神圣罗马帝国的美因茨,高薪聘请过来的。

要知道,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台铅活字印刷机,就是这位约翰内斯·古登堡在5年后的1450年发明的。

为了把约翰内斯·古登堡弄到手上,吴潇足足给了多梅尼科1500枚热那维诺金币的费用,方才在半年前将古登堡弄到了巴库领地。

前世在师范学院时进修历史时,吴潇专门涉猎过历史上的各种第一,所以对于由古登堡所发明的垂直螺旋式的手摇印刷机有那么一些印象,在把古登堡弄来后,吴潇专门跟古登堡探讨过,经过吴潇的点拨和资金、人力方面的支持,抵达巴库三个月后,古登堡就将本就由他发明的活铅字机械印刷机制造了出来。

吴潇仍记得,当古登堡手摇着机械印刷出一页文后,许重武等亲历者围着印出的纸张发出各种的赞叹后,吴潇就加强了印书坊的守护,并严禁任何一个印刷机的零部件流散出去,哪怕是破损的散件也是禁止的。

加强印书坊的守护后,吴潇与古登堡进行了一场彻谈,并将从清末书稿上记载的关于墨海书馆内印刷机的内容告诉了古登堡,要求古登堡按照同样的要求去改进刚刚发明出来的手摇印刷机。

过得片刻,围着古登堡表示改造好的印刷机,吴潇不禁在心中回忆起清末文人的记载。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