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却有些忍者队伍夜间想要放火烧掉粮仓,甚至是入营造成混乱,最开始的战斗,就是明军的探马、夜不收和倭寇忍者之间发生……临近七月,朝鲜半岛上大战在即。
双方各项布置也都时摆在了明处,王通亲率大军沿着朝鲜西侧的平坦地带南下,倭寇兵马则是在汉城汉水一带汇聚兵马,在咸镜道和江原道之间的区域,则是由宣府和辽西的骑兵步卒驻守。
为了稳妥起见,还专门将谭剑率领的第七团加了过去,并且配属了十五门火炮。虽说谭剑的官位也就是和查大受和祖承训等人相当。
可这个第七团却是当做东路的核心,对战斗的勇气和决心这一项,王通对辽镇出身的兵马并不怎么信任。原本驻扎在平壤的辽西兵马王通这次仅仅抽调了一千骑兵,由李如柏率领。
李如柏为人或许孟浪浮躁,但也是个能冲敢打的猛将,还要人尽其才。朝鲜地形,东侧多山,西侧平坦,这也是朝鲜在东部设置三个道,咸镜道、江原道、庆尚道,西部却有五个道的原因。在山区地形之中,不可能展开大军作战。
在关键地形卡住要害道路之后,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样的地形下,占领的时候,倭寇会放置一个军团,但作战的时候,这里就要完全被放弃掉,专心在东侧的京畿道准备。楚箫在这里安排人马是为了防备麻烦。
眼下这个局面,倭寇做出什么不合常理的行动也不是不可能,堵住那里,也是做个完全,如此安排还有些别的考虑,禁军七个团,谭兵和谭剑都是五十岁左右了,谭兵这个团是虎威军的第二号主力团。
谭兵也算是精通用兵,谭剑这边则只能说是中规中矩,去那里专门守御则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另外,作为大后方的平壤以及平安道暂时交给了蓟镇的五千步卒镇守,这个力量也已经是足够。禁军虎威军第一团至第六团,合计万人。
虎威军马队三千骑,大同骑兵两千骑,辽西骑兵一千骑,炮队两千人,边镇标兵步卒九千,另外还有从边墙外赶来的义勇女真骑兵一千五百骑,步卒两千,以及商团武装一千二百骑,步卒一千余,合计兵马三万三千余。
如果再算上随军的民夫辐重,以及各色人等,四万两千人是有的。而在倭寇那边,第二军团被全歼,第一军团和第三军团一个损失过半,一个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兵马。
但其余各部的损伤并不太大,大多是和地方上的朝鲜暴民交战损伤,各个军团凑起来,也有十一万左右的规模。从人数上来看,三万三千兵马对十一万,胜负似乎已经分晓,倭寇的几个军团长也是用这个给自家打气,纷纷说此战必胜。如此大的军队行动,最让人关心的是粮草供应。
对明军来说,这根本不是问题,实际上,从某种意义来说,还是一件好事。边墙外的垦殖农庄以及各大商行,还有辽宁本地的那些大庄子,虽然有各种关外特产,也有各类赚钱的贸易,但真正大宗的产品还是粮食,粮食这个东西的确是必需品,也不愁销路,奈何辽宁不缺。
北直隶一带也是不缺,不是卖不过去,耳没什么太大的利润,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可以用来招募更多的农民劳力,这个也是众人的打算,不过也是个很无奈的算计了。等到楚箫率军入朝,大军所需的粮草开始是由关内带来,辽宁官库里供应。
等入朝之后,就开始就地采买,这个就地不是说在朝鲜本地也不是说辽宁,而是说你将粮草运到大军这边,大军当场支付银钱购买,或者是开具三江系统见票即兑的钱票和银票。
边墙外的庄子里有粮食,天津卫这边因为是漕粮转运的枢纽,海运的门户,也有大批的粮食储存,至于来路那就是五花八门,江南的、河南的、山东的等等等等,大军需要粮食。
军需通过三江系统在各处采买,这南北的存粮就都有了用武之地。边墙外的用大车运输,在鸭绿江这边上船出海,京津一带的粮食直接在港口上船,船运到朝鲜大军左近的港口,然后用车马运送到大营中。大部分走了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