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似乎是因为人红是非多,赵匡胤的信任也差点毁了韩重赟。
当时有人诬告韩重赟“私取亲兵为腹心”,这一着似乎正碰到了赵匡胤的忌讳:对皇权的威胁,史载:太祖怒,欲诛之。
赵普谏曰:“亲兵,陛下必不自将,须择人付之。若重赟以谗诛,即人人惧罪,谁复为陛下将亲兵者。”
太祖纳其言,重赟得不诛。后闻普尝救己,即诣普谢,普拒不见。
这个故事说的是赵匡胤听说韩重赟私自蓄养亲兵心腹,就恼了,不经调查就想要杀掉他。
辛亏赵普的劝谏,韩重赟才幸免一死,此事过后不久,韩重赟就被罢去了禁军职位,出为彰德节度使。
据说,韩重赟在地方,也信奉佛教,“课氏采木为寺,郡内苦之”,这一点描述跟石守信却有了相似之处,似乎,那时候的政治气氛对这些被罢免的曾经战功赫赫的禁军将领门有些压抑,他们只能谨小慎微的保命过活。
此外太祖义社氏兄弟中,还有刘廷让、刘守忠、杨光义、刘庆义、王政忠等五位。
其中后四位史料记载不详,刘廷让则在宋朝两路大军攻打后蜀时曾任归州路副都部署,而且军纪严明,攻下后蜀江防重镇夔州,击破川东防御体系,后蜀唯一可能与宋朝抗衡的大将高彦俦在白帝城**殉节。
后来在王全斌的纵容逼迫下,后蜀降而又叛,刘廷让率部又击败叛军主力全师雄部,俘万余人,次年,后蜀重被讨平。
此后,直到开宝六年,刘廷让才被免去军职,出为镇宁军节度使。
但在赵匡胤弟弟赵光义登上帝位后,刘廷让被重新起复担任重要军职,在君子馆与辽国大战,结果因援军不继而遭遇大败。
但不管如何,杯酒释兵权后,义社十兄弟的成员基本都走下了历史舞台,赵匡胤对他们的待遇算是非常优厚了,一部分还成为了皇室姻亲,比如石守信次子石保吉取了赵匡胤第二女延庆公主,王审琦长子王承衍取了赵匡胤长女昭庆公主。
这些人也大都得了善终,李继勋在太平兴国初年以太子太师致士,大朝会时被允许站在中书门下班列,年六十二岁卒,赠中书令。
石守信也是不断被加上一些荣誉虚衔,侍中、兼中书令、检校太师、卫国公等,卒年五十七岁,赠尚书令,追封威武郡王、谥武烈。
王审琦则是在赵匡胤在位时去世的,开宝六年,他和高怀德一起被加封为同平章事,开宝七年卒,年五十岁。
在王审琦病重时,赵匡胤曾亲自去看望他,等到死了的时候,赵匡胤又来看他,哭得很伤心,又赐中书令,还追封他为琅琊郡王,又赙赠加等,等到下葬之日,赵匡胤还专门为之废朝。
韩重赟被罢为彰德节度使后,赵匡胤也没有忘记他,也许后来也想明白了在那件事情上冤枉了他,于是在开宝二年,赵匡胤征讨太原后汉时,把韩重赟喊来喝酒,并且任他为北面都部署,委托他去偷袭契丹,韩重赟依照太祖方略,果然不负所望,大胜而归,到了开宝五年,韩重赟病卒,赠侍中。
而十兄弟中,最让人惋惜的,恐怕就是刘廷让了,自从君子馆败后,刘廷让虽然没有受到朝廷处分,但导致其大败的主因,是因为由李继隆率领的援军非但没有赴援,而且南逃了。
事后,李继隆虽被逮赴朝廷审问,但结果还是无罪释放了。
刘廷让愤愤不平,病倒在雄州知州和兵马部署的任上,宋太宗赵光义派医前去医治,刘廷让犯浑,要求回京,不等朝廷同意就私自南归,结果被问罪,削夺官爵,发配商州。
刘廷让在途中绝食而死,年五十九岁。
这就是传说中义社十兄弟的来历,是太祖皇帝赵匡胤在早期结成的精英社群团体,他们曾经共同驰骋沙场,杀敌赴难,慷慨高歌,建功扬名,他们共同推动结束了五代十国的乱世,开启了大宋浩浩汤汤的盛世繁荣。
在赵匡胤登上帝位的初年,也许他们太高兴了,有些得意忘形,所以难免有时露出些骄横之气。
但好在他们的带头大哥赵匡胤的确英雄了得,有能力压制和带领诸位兄弟,像是在一则宋人的笔记中就提到过:
太祖即位,方镇多偃蹇,所谓十兄弟者是也。上一日召诸方镇,授以弓剑,人驰一骑,与上私出固子门大林中,下马酌酒。上语方镇曰:“此处无人,尔辈要作官家者,可杀我而为之。”方镇伏地战栗。上再三谕之,伏地不敢对。上曰:“尔辈既欲我为天下主,尔辈当尽臣节,今后无复偃蹇。”方镇再拜呼万岁,与饮尽醉而归。
此事虽颇有逸闻之感,但以赵匡胤的脾性能力,也并非全无可能。
因此从江湖到庙堂,不光是赵匡胤,义社十兄弟每个人都经历了血与火的淬炼,需完成君与臣的角色置换。
并且也幸亏他们没有拥戴错大哥,这位宽仁大度的带头大哥,没有遵循古代帝王“狡兔死,走狗烹”的老路,而是尽量保全了他们,让他们大都能在有生之年,尽享荣华,富贵终年。
可见,不管怎么说,赵匡胤都算得上是十分仁德了,开国功臣几乎一个没杀,全都尽力保留了下来,而且给了他们非常优厚的待遇,全都荣华富贵一生,得了善终。
这在古代的封建王朝中是十分难得的,像是汉高祖和明太祖就不用说了,妥妥的心狠手辣,割韭菜一样,开国功臣杀了一批又一批,几乎杀绝了。
就是其他的皇帝,也都是能尽量干掉开国功臣就尽量干掉,免得麻烦,就连同样心胸豁达的唐太宗李世民,都差点杀掉尉迟敬德,若不是尉迟敬德脱了衣服裸奔,向他展示自己身上的伤疤剥取同情的话,恐怕也性命难保了。
由此,由太祖皇帝开始,整个宋朝便开始了一贯以仁德治国的国策,几乎每个皇帝,都算的上是比较仁慈了,昏不昏庸先不说,至少并没有如何的横征暴敛,欺压百姓,其中的佼佼者,便是此时的官家宋仁宗,仁德之名千古流传,不是没有道理的。
……
……
……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