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造反这种事情,从古至今帝王家的准则都只有一个,斩草除根。
这几乎已经是不成文的规矩。
好一点的,幽禁,永久幽禁。
这已经是看在一家人情意的份上了。
毕竟这种事情关乎的是整个天下,是他们朱家的江山社稷。
可如今瞧瞧朱瞻基这小子,不仅没有幽禁,没有斩草除根,使其可以自由的出入享乐。
现在更是让那老二和老三重新开始手中掌握一些权力。
尽管作为一个靠造反起家的帝王,朱棣并不认为这么做是对的,但他除了皇帝这个身份外,他还是父亲,是爷爷。
能到在老了之后,看到自己一家人和睦,朱棣这心里头又怎们能不高兴。
看到自己亲自挑选的继任之君对自己叔叔能有这样的胸怀,他又如何能不喜。
不过毕竟面前还有那樊忠在,老头子朱棣心里头就是再高兴,这表面上却还是装出一副镇定的模样。
“这小子,轻重不分,还是年轻啊......”
听着朱棣的话,一旁的樊忠挠了挠头,也不敢说话。
不过他就是再傻再耿直,也总能感觉到皇上朱棣这话说的有些怪里怪气的。
这太孙没有对自己叔叔动手,你这位在背地里审视的人不应该高兴嘛?
不过这话他也不敢说。
只能是站在一旁陪着傻笑。
同时听着皇上问起一些事情,然后回答一下。
另外一边的京城内。
伴随着最近这些日子以来朝廷召开各种大赛的消息传到各地后,得到了不少人的响应。
对于那些民间的戏子、小说家、画师而言,他们本身的社会地位其实并不高。
甚至因为他们将自己生存的条件放在了其他人的口袋中,导致了他们在这个社会当中的地位尚且没有农民高。
因为在如今这个时代的百姓看来,农民不管如何,是自己掌握了自己的肚皮。
他们每年种的农作物便可以满足自己的食物需求。
而那些戏子们却不同,他们仰仗于那些看官们。
是否能吃饱,取决于别人。
而当吃饱肚子这种能力都被别人所掌控的时候,就决定了这个人一定不会有太高的社会地位。
这就是古代。
是有别于后世各工种互相协作时代的。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环境,才造就了一种小农思维。
朱瞻基前世曾经看过的一部剧,大明王朝1566中,整部剧的开端,就是围绕着改稻为桑而展开的。
而之所以那些百姓都不愿意选择一个可以获得更高收益的选项,正是因为这种在华夏土地上根深蒂固了几千年的小农思维。
对于食物而言,保证能够吃饱这个稳定,胜过一切。
当然,这种思维放在古代并没有任何的问题,古代的社会制度本就没有任何一个托底的承诺。
每个人都是以个人和家族的形势在国内生存。
所以稳定的生存下去,这是每个人都必然会有的需求。
而在这种情况下,戏子、画师、小说家,这样的群体无论你到底能赚多少银子,在看到一个可以得到社会认可的机会时,瞬间爆发出来的热情,简直难以想象。
就好像武侠小说当中的华山论剑,争夺天下第一似的。
同时,这次的大赛不光有一个名头。
最重要的是,在得到名声的同时,可以获得朝廷的认可和朝廷的编制。
并且按照朝廷的公告,这些人是可以做官的!
表现优秀者,能力出众者,是可以获得朝廷每个月俸禄的。
这种种利好加在一起,更是成为了天下人趋之若鹜的目标。
就是那些家中有田的百姓们,也是第一次羡慕这些群体的人。
渐渐的,在收到消息后,生怕赶不上的这些人,纷纷开始朝着京城当中赶赴。
有些甚至不惜花光家中的所有银子来做盘缠,也要来京城当中试上一试。
在这个过程中,朱瞻基似乎很清楚这些群体当中的很多人或许条件并不好,所以也顺带着下发了文书,要求各州府的官府,要好生的照料这些人。
如果有盘缠不够,吃不上饭的,可以从衙门当中率先支取出借。
在朝廷核实后,会从国库当中再返还。
如此一来,赶赴京城中参加大赛的人群越来越多。
颇有些科举时才有的热闹景象。
虽然相比于参加科举的书生们,人数自然不可能有那么多,但如今才是第一次举办,能有这番光景已经是极为不易了。
而伴随着这样的人群越来越多,如今负责这些大赛的汉王朱高煦以及赵王朱高燧,也渐渐忙了起来。
尽管与往日操办的大事远有不如,但这也是他们目前唯一可以做的事情了。
不过一些寻常的小事,他们二位可以随意的决定,亦或者命人去详细的操办,可如今眼瞅着距离大赛开始的时间越来越近。
那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也不由的滴咕起来了。
原因很简单。
大赛都快开始了,他们如今还没有一个详细的赛制和比拼内容。
最重要的是,他们压根不知道朱瞻基那小子举办这次的大赛到底是为了什么。
比如科举,为的是网罗天下人才。
这样一来,在科举的制度以及考核内容上,他们就清楚的知道了一个方向。
可如今,他们连方向都不知道,甚至不知道为什么要举办这次的大赛,这赛制,这比拼的内容,到底要怎么制定?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