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三百章 国除诏书!(2 / 2)顾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因为名谒既要给求见者看,也要给中间的传递人看,官府的传递人叫“谒者”。

因此,名谒上不会书写机密的内容,也没有必要封缄。

不封缄的名谒当然就不需要加盖官印了。

而且,刘贺夫妇虽然没有给皇帝写奏章的权利了,因为他俩没海昏侯和海昏侯夫人印。

但是他俩还是有给皇帝写“名谒”拜帖的权利。

因为他俩还是刘氏宗亲,而皇帝作为刘氏的族长,只要是刘家人,那都能写“名谒”拜见皇帝。

这是在宗法制度下,天生富裕所有宗族之人的权利,和地位无关,和官位也无关。

汉宣帝抛去皇帝的身份,他还是刘氏的族长。

刘贺抛去海昏侯的身份,他也是刘氏的一份子。

而且,木牍上书写的如果是名谒而不是奏章的话,那么,就有可能被退回来,这批名谒最终出现在刘贺大墓中就得到了最为合理、圆满的解释。

由于名谒的性质就是向求见者通报送名谒者及其诉求,因此名谒并不一定都由被求见者收下,他们可以拒收。而其中的缘由有所不同。

汉宣帝显然是不同意让刘贺前往长安秋请的,所以这些名谒都被退回来了。

可以说他很残酷冷漠,但是对待争夺皇位的失败者,不就是这样吗?

而且,这些木牍中,有一份内容是这样的:“居奉……昧死再拜以闻……后陛”,“元康三年十月……”

这些字迹工整,墨色黑亮,是由送名谒者写上去的,也就是刘贺自己写的。

但是,在这段文字旁边,还有一段“元康四年二月门大夫”的字样,有点像隶草,字迹模湖,墨色暗澹。

这显然是后来由传递名谒者写上去的!

“门大夫”是皇宫的守门人,汉代也叫“谒者”,专门从事的就是传递名谒的工作。

从元康三年十月到元康四年二月,中间相隔了四个月,说明从豫章郡海昏国赴京城千里迢迢,实属不易,也说明皇家宫阙,门坎高深,完全拒绝刘贺及其使臣的拜谒。

最后由“门大夫”签个字,把刘贺派来的使臣连同名谒打发回去交差了事。

这些名谒,应该是都没有送到汉宣帝的桉头,为他看守皇宫的守门人,只是看到了这些名谒是海昏侯刘贺送上的,就直接拒收了。

刘贺确实是很不受汉宣帝待见啊。

看完这批名谒后,陈翰分外感叹。

不过他也立马将自己的猜测和想法,都纪录了下来,打算之后拿给孔建文等老师们看。

这批看似是“奏章”,实际上却是“名谒”的木牍,还是很有误导性的,需要将其来源解释清楚才好。

掏出手机,在备忘录里简单的纪录了一下后,陈翰这才满意的收回了目光,打算看一看其他的简牍。

就在这时,突然,一个穿着白大褂的研究员,又从简牍研究生深处的一间小房间里冲了出来,激动的喊道:

“墓主人主椁室西室最西侧的漆盒内,发现的10版木牍,16枚残牍,内容被复原出来了!”

“这居然是一份《海昏侯国除诏书!

!”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m.adouyinxs.com 。请牢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