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乡,正月初十一过,元宵节的序幕就拉开了。集市上出现了大大小小的烟火摊子,一群群人在一个个摊子前转悠,挑选自己看的上且价钱合适的烟火。最兴奋的当然还是些小孩子,缠着大人给他们买划炮、窜天猴、小手花之类的烟火。到了晚上,小孩子们三三五五聚在一起,分享着白天买到的烟火,在胡同里、街上兴奋而又小心地点燃它们,孩子们的欢呼声盖过了烟火的爆炸声。这种情形会一直持续到元宵节晚上。
到了正月十二三,村长必定会在村里的大喇叭上广播,号召大家捐烟火钱。捐一块没人嫌少,捐一百没人说多,大家各凭心意,几乎没有不捐的。捐钱之后,村长带着几个热心村务的人到集市上买烟花。元宵节晚上到村东头的土地庙前看烟花是所有村民必有的活动,村民们在家送完灯,吃过晚饭,在院子里放一些烟花送家里供奉的老天爷、灶王爷上天以后,便走出家门,缓缓地往村东头汇集。这时,如果天气好,走在人群中随便一抬头,就会看到挂在村舍顶上那轮银盘似的月亮。
当所有人都汇集到村东头的时候,天也完全黑了。这时,最激动人心的一幕就会上演,站在人群外围,先是听到一阵密集的爆竹声,然后随着一阵阵闷响,一个个艳丽的光球腾空而起,在夜幕中绽放。隆隆的响声,多得数不清颜色的烟花引得大家一阵阵低声喝彩。我们的村子很小,大约有百户人家,就算家家捐烟花钱,也没有多少,以至于会出现大家正抬着头、微张着嘴欣赏时,烟花戛然而止的情况。大家一边散去,一边下决心似的说,来年一定多捐些钱。这些对来年的期盼实际上就是生活越来越红火的源动力。
在家乡,元宵节是不吃元宵的,而是吃韭菜鸡蛋馅的水饺。正月十五那天刚吃过午饭,家家户户的主妇们便开始调制水饺馅了,然后是全家齐上阵,擀皮的擀皮,包饺子的包饺子,一家人坐在一起其乐融融。下午五点一过,便开始有人家做晚饭了,这极容易判断,因为在饺子下锅前必定会放一挂爆竹,可以从爆竹的密集度上来判断有多少人家正在做晚饭。在做晚饭的同时,主妇们给家里的各个神位上送香,小孩子们也忙着帮忙,把香插在每一个门旁。晚饭一过,家家户户就忙着送灯,把小蜡烛摆在各个房屋门口,然后在院子里燃放烟花,送供奉的老天爷、灶王爷上天,祈求他们上天言好事,多多保佑一家人。
家乡的元宵节会持续到正月十六早上,这一天老老少少都必须早起去“跑北冷”。起来之后,先围着村东头的土地庙绕三圈,然后祈福。之后在村子周围的各条路上或跑步或快走。几乎每个十字路口就有一堆火,人们一边烤火一边聊天,据说正月十六的火能烤走一年的晦气,人们也会带一件那些不方便早起的小孩或者老人的衣服来烤一烤。
也有人不“跑北冷”,他们要把过年的时候家里供奉的过世亲人的神灵送走,在纸牌位前庄严地点燃一束香,嘴里小声念叨着亲人的称呼,“年也过完了,该送你回去了。”然后拿着那束香走出家门,走到亲人的坟前,把香庄重地放在那里,转身离去的时刻,心里该是多么酸痛呀。
对家乡的人们来说,在吃过正月十六早饭的水饺之后,元宵节才算结束,年才算过完,新的一年才算正式铺排开来。